:::
現在位置首頁 > 地質影音
  • 回上一頁

地質影音

地質影音RSS訂閱
48筆資料,第1/4頁,
利用勵進研究船的線控無人載具(ROV)於魔王煙囪進行岩樣採集
利用勵進研究船的線控無人載具(ROV)於魔王煙囪進行岩樣採集
  • 拍攝日期:2021/07/22

利用勵進研究船的線控無人載具(ROV)於魔王煙囪進行岩樣採集。

利用勵進研究船的線控無人載具(ROV)於女巫隆堆進行水樣採集及溫度量測
利用勵進研究船的線控無人載具(ROV)於女巫隆堆進行水樣採集及溫度量測
  • 拍攝者: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 拍攝日期:2021/07/22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108年在距龜山島東北側約68公里處南沖繩海槽深海區(水深約1,200~1,500 m)的棉花火山,發現「海底金屬噴泉」的熱液黑煙囪「女巫隆堆(Witch Mound)」及「魔王煙囪(Devil Chimney)」,此為臺灣首次完整記錄到黑煙囪的全貌、周圍海水溫度及地球化學特性等,並採取到多金屬礦石。同時也拍攝到附著在黑煙囪的生物群聚之珍貴影像,揭開了深海熱液噴泉之神秘面紗。海底黑煙囪噴出的甲烷氣及硫化氫等營養源,滋養了一群特殊生物群落,如:貽貝、潛鎧蝦及管蟲等,海底攝影可觀察到在黑暗深海中,唯獨在這些熱液噴泉附近,呈現特有的活躍生命力。採取的礦石樣本經分析發現,除了具有經濟金屬礦物銅、鉛、鋅賦存潛能外,並具有銀礦賦存潛能,高含銀礦物之含銀量可高達10~30%,其中輝銻鉛銀礦、銻銀鉛礦及輝銻銀礦為臺灣海域首次發現的礦物,具有進一步調查研究的價值。

2021年在棉花火山ROV探測新發現「鬼馬煙囪」及再訪「魔王煙囪」
2021年在棉花火山ROV探測新發現「鬼馬煙囪」及再訪「魔王煙囪」
  • 拍攝者: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 拍攝日期:2021/07/22

110年本所再度規劃到棉花火山進行ROV探測,連續2天(5/23~5/24)實施2次水下探測,在第1天的探測,新發現「鬼馬煙囪(Casper Chimney)」,其高度約8~9公尺,布滿活躍的熱泉生態系生物(貽貝及潛鎧蝦等),當用撈網進行礦石採集時,撈網瞬間被溶解,尼龍材質撈網估計可承受溫度約265℃,顯示熱液溫度可能高達300℃以上,所幸最終順利採取到礦石、熱液及鄰近沉積物。第2天探測回到108年發現的「魔王煙囪」,當時因ROV機械故障,未能及時採集到熱液及沉積物,本次探測都順利採取到礦石、熱液及沉積物;另由此可見,我國ROV水下定位系統相當精確,即使在水深1,300公尺以上,2年後仍可以精準回到原位置採樣。

大油坑地形與地質簡介
大油坑地形與地質簡介
  • 拍攝者: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 拍攝日期:2021/07/21

大油坑位於大屯火山群,為全臺規模最大的火山噴氣孔,因火山活動而有活躍的火山噴氣現象。本影片利用空拍及地面拍攝角度,帶您瞭解大油坑的地質地形特性,並說明大油坑地名的由來,以及目前正在進行中的火山活動觀測工作。
影片由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製作,片長約3分鐘。

105年3月17日行政院會後記者會(第3491次會議)
105年3月17日行政院會後記者會(第3491次會議)

    行政院於105年3月17日針對3月14日「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上線記者會,召開會後記者會(第3491次會議)。

    105年3月14日「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上線記者會
    105年3月14日「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上線記者會

      「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已於105年3月14日正式上線,提供一般民眾可自行上網查­詢。

      「看見野柳」也能「吃到野柳」
      「看見野柳」也能「吃到野柳」
      • 拍攝者:臺灣應用地質技師公會-理事長陳本康
      • 拍攝日期:2014/05/27

      一群熱心的學者與專家,希望深化野柳地質公園在地社區民眾的參與及經濟發展,規劃一系列課程,共有六堂課。
      第一堂課為 「在地食材烘焙料理與推廣」,期望野柳地質公園社區民眾也能推出自己的創意,讓國際除了看見野柳」也能「吃到野柳」。

      臺灣十大地景及各縣市代表地景票選活動
      臺灣十大地景及各縣市代表地景票選活動
      • 拍攝者:臺灣應用地質技師公會-理事長陳本康
      • 拍攝日期:2013/10/22

      為了讓民眾對地形景觀的獨特性、科學性及保育的價值,有更多的認識與瞭解,農委會林務局等單位舉辦「臺灣十大地景及各縣市代表地景」票選活動,並於民國102年10月22日在臺灣大學舉辦頒獎典禮。全國的十大地景中,野柳再次得到第一名。這十幾年來觀光局北觀處在野柳長期的耕耘,我們做的有三件事,這三件事的核心十幾年來維持不變。第一是地景保育,第二是環境教育,第三才會作遊憩觀光。

      今天不談地質   陳國華地質技師
      今天不談地質 陳國華地質技師
      • 拍攝者:臺灣應用地質技師公會-理事長陳本康
      • 拍攝日期:2013/10/01

      這個是非常有趣,應該是說因緣際會,跟大家一樣聯考考上了就念,以後就走地球科學、地質這條路,那我從事地質工作大概也二十幾年,有趣的是說地質這個行業 可以接觸大自然,看到很多大自然的知識,可以接觸大自然身體也變得比較愉悅,精神也比較好,這個行業這麼久,有什麼感想?這個倒是非常有趣,現在反而說比較 想要對社會能夠做出一些自己所會的東西,做出一些貢獻。因為現在台灣的社會,慢慢的感覺專業技術的這個聲音,普遍的都不太受到接受,反而是在執行這個專業技術部份,都是以政策性導向的聲音為主,感覺上比較遺憾的,因為不管怎麼樣在地質專業訓練跟工程專業訓練,教出我們的直覺就是實事論事,現在很多事情好像處理事情可能只佔了一成左右,其他行政力量反而要處理那些要花九成的精力,這個是覺得蠻遺憾。
      水,真的很恐怖,真的要敬畏,心存敬畏、跟大自然和平共處,不要強取豪奪;做人也應該是這樣子,不要再政爭了,希望能夠說現在感覺社會上,好像靠一些年輕學子的熱血,來維持社會正義,這一點倒是讓我覺得蠻汗顏的,希望有機會能夠貢獻一己之力。

      中央地質調查所的 標本館
      中央地質調查所的 標本館
      • 拍攝者:臺灣應用地質技師公會-理事長陳本康
      • 拍攝日期:2013/09/05

      我們這邊是地調所的標本陳列中心,標本陳列中心主要來自我們工作的平常時候的一些產品。譬如說台灣是一個小小的寶庫,所以說我們這邊有很多的礦物跟岩,那這裡面你看到牆上的這些標本,他就是這邊所拍到金礦的標本還有金礦的照片。
      那其實我們進入展示室裡面他的東西還更多,我們這裡展示室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礦物展示室,另外一個是化石展示室。他原本其實我們在省地質調查所時期就已經有這些東西存在,所以這些標本都是來自於前輩們所蒐集的資料,那這裡是礦物跟岩石的展示室,包含台灣的火成岩、變質岩、沈積岩,以及各種很漂亮的標本,我們都放在這邊,平常時候我們也好讓這附近的朋友過來這邊參觀。
      這幾年所做的工作,主要加入防災、礦物、岩石、能源及水資源,所以說未來我們會在現有的產品,參觀之外還會再增加一些有關於這些我們最近幾年來施政的成果。非常歡迎民眾來參觀,然後如果說各位要參觀的話,可以上我們的網站(登記),一般的民眾來的時候,其實也常常有一些社區大學或是一般家族的親子遊,我們照常還是一樣會安排下來。
      這些推廣的工作的話,我們還是會努力的在做,如果說我們這邊的標本,如果你在中南部沒有辦法過來的話沒關係,我們知識網的網站上有3D的標本,整個的標本都在那邊轉給你看,你只要按一下,他就在那邊電腦轉給你看,所以說其實也不一定要來到現場,你還能夠看到我們很豐富的標本。

      「桃園國際機場 創意地質旅遊」
      「桃園國際機場 創意地質旅遊」
      • 拍攝者:臺灣應用地質技師公會-理事長陳本康
      • 拍攝日期:2013/09/07

      在桃園國際機場搭機出國,需於起飛二小時前報到,扣除出境及登機手續,約還有一小時的等待時間。在連通的第一及第二航廈中,除了有購物商店以外還提供了 包含文化、生態等約30餘類各式主題的展覽。包含布袋戲文化、阿里山神木、動物、森林及河海等等,其中較為特殊的是,在桃花源圖書館展出台灣的「創意地質旅遊」,其主題為「遇見臺灣地質 迎向科普知識」。
      這裡介紹了基隆河的「壺穴」地質遺跡、澎湖的玄武岩、花蓮的白雲岩、嘉義的化石砂岩、基隆的安山岩、高雄珊瑚礁石灰岩、花蓮蛇紋岩,建議您下次出國前可先上機場的網站瞭解各展覽展期,可以讓等飛機的時候不會那麼無聊。

      「我也不談土木 陳正育土木技師」
      「我也不談土木 陳正育土木技師」
      • 拍攝者:臺灣應用地質技師公會-理事長陳本康
      • 拍攝日期:2013/10/01

      我是畢業於交通大學土木研究所。其實當初會進土木這一行,就像講得也算是因緣際會,在一個聯考過程當中或許也算是不如意,不過其實踏入土木這一行後,發現 其實土木這一個行業,對於社會大眾跟整個生命財產安全,還蠻息息相關,尤其在近年來包括一些颱風啦,最近都是暴雨的一個情形,其實整個土石流啦,對於一些生命財產的安全影響也非常大,其實針對於土木這個行業當然站在保護人民財產的
      一個第一線。這樣子的話其實就我們從業這一段時間來,其實我覺得如果我們能夠 貢獻自己的一己之力,那針對於說目前這些災害能夠做一些預先的一個防堵,保護我們整個保全對象的安全。
      土木這一行業的一個持續去執行,我相信對於能夠盡自己的棉薄之力,來保護我們 整個家園的一個安全,我相信這也是我本人繼續往土木這一行走的一個非常大的動力。
      整個行業執行的越久,其實他經驗愈豐富其實愈能夠保障我們本身的一個安全,所以我相信希望在不久的未來,在未來能夠貢獻自己的一番心力,應該這樣講其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說其實做土木這一行可能可以到處跑,他可以深山他可以到人家一般比較不會到的地方,可是其實人家都會說,你可能今天又跑去哪一個地方玩啦,今天又可能開個車子到深山去,那去人家完全沒有辦法去經歷的一個場所,其實你的視野是很寬廣。說實在就是因為這一點,也是我在土木這一行待得下去的原因,不過就是說就變的其實是平常工作,就是在山上在野外,跑你的假日就會比較懶,想要待在家裡面,對於老婆來講其實也算是比較虧欠的地方。

      「地質公園」的 保育與教育
      「地質公園」的 保育與教育
      • 拍攝者:臺灣應用地質技師公會-理事長陳本康
      • 拍攝日期:2013/10/22

      在今年韓國舉行的第三屆亞太地質公園會議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了新加入的十個世界地質公園,剛好計有一百個。而在台灣的國家地質公園網絡中,目前計有六個,包括北海岸(含野柳)、草嶺、燕巢、台東、澎湖及馬祖等。那地質公園和一般的公園有什麼不一樣呢?
      地質公園是在1997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叫做UNESCO,他們所提出來一個「保育環境」的概念,那保育環境裡頭的什麼呢?通常我們就會想地景嗎,地景有些新生代的古生代的白堊紀的泥岩層的這些很複雜,對一般老百姓來講是不容易理解的,所 他們提出一個概念就是說,要保護地景就必須跟社會結合,所以地景這種知識如果叫做科學的話叫Science,他就叫做「Science for Society」,是為社會而存在的科學,那因為社會而存在的科學,所以不只是地景保育這件事情,我們就必須要讓當地的民眾群眾瞭解他那個地景的關係。例如說在地質上怎麼生成,
      然後當地的過去歷史的生活、生計啊,甚至我們所耕作的土壤,到底怎麼樣在那個地質的環境裡頭產生出來的,那我一旦瞭解知道原來我的石滬、捕魚的石滬,或者原來我的農地這麼肥沃的土地,是因為特定的地質作用或者地質環境而形成的,他就因此開始知道他原來跟自然之間是有關係的,那因為他跟自然之間有關係呢,所以他就知道這個是他的生計、生活、跟生態,甚至他的生命所繫,所以他會開始嚮往要去保護他保存他,所以這個就完成了一個所謂的環境教育的概念了。
      那這一個環境教育就變成,他們當地人民也會知道這個地景的重要性,就會去守護他,那就產生了一個在地的社區去守衛自己的環境、守衛自己的環境,而且是有科學根據的守護自己的環境的一個基礎,所以變成地景跟人的生活之間就被連結起來了。

      石門水庫清淤
      石門水庫清淤
      • 拍攝者:臺灣應用地質技師公會-理事長陳本康
      • 拍攝日期:2013/06/19

      河川及水庫淤積物的清除工作,其計價方式近幾年來在水利單位的研議下,捨棄以往的「體積法」,改採「重量法」,並配合地磅及保全監視系統,其管理作業程序已相當完備。如能 妥善規劃及技術推廣,不僅有助河川排水及水庫容量,也有助國庫收入。
      基本上,在陸運挖運的方面,以前的作法是利用算體積的方式,來算他整個清淤的量,只是 以前這種方式,常常因為認定的問題,會有很多的爭議,而衍生出很多的問題出來,而我們 現在就改用重量過磅的方式,這個方式就很精準的 ,你運出去多少,重量就是多少,所以目前整個清淤執行上來講,都是已經算沒有任何問題了。
      我們在現場先挖,經過我們的怪手挖裝到砂石車之後,砂石車在開出去到地磅的時候,這個時候地磅秤重還會照相,做成整個流程的管制,所以他出去幾車,這些車有多重,我們都可以隨時知道資料。清出來的砂石可以賣給有需要的廠商,由他們來申購,等於說我們清這個不只可以減少整個水庫的淤砂量,還可以使得整個國家的財政有一筆不錯的收入等等。
      我們清淤,每運出一立方公尺就等於說,為水庫增加一立方公尺的庫容(量)。所以說我們如果清一個水庫的庫容量,我們就等於多興建了 一座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