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位置首頁 > 地質影音
  • 回上一頁

地質影音

推到:
  • Facebook
  • Twitter
  • Plurk

「地質公園」的 保育與教育

拍攝者:臺灣應用地質技師公會-理事長陳本康
拍攝日期:2013/10/22
拍攝地點:臺灣大學
關鍵字:地質公園,地景、地質公園,自然地景保育,保育,地景保育,自然保育
內容簡介:在今年韓國舉行的第三屆亞太地質公園會議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了新加入的十個世界地質公園,剛好計有一百個。而在台灣的國家地質公園網絡中,目前計有六個,包括北海岸(含野柳)、草嶺、燕巢、台東、澎湖及馬祖等。那地質公園和一般的公園有什麼不一樣呢?
地質公園是在1997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叫做UNESCO,他們所提出來一個「保育環境」的概念,那保育環境裡頭的什麼呢?通常我們就會想地景嗎,地景有些新生代古生代白堊紀泥岩層的這些很複雜,對一般老百姓來講是不容易理解的,所 他們提出一個概念就是說,要保護地景就必須跟社會結合,所以地景這種知識如果叫做科學的話叫Science,他就叫做「Science for Society」,是為社會而存在的科學,那因為社會而存在的科學,所以不只是地景保育這件事情,我們就必須要讓當地的民眾群眾瞭解他那個地景的關係。例如說在地質上怎麼生成,
然後當地的過去歷史的生活、生計啊,甚至我們所耕作的土壤,到底怎麼樣在那個地質的環境裡頭產生出來的,那我一旦瞭解知道原來我的石滬、捕魚的石滬,或者原來我的農地這麼肥沃的土地,是因為特定的地質作用或者地質環境而形成的,他就因此開始知道他原來跟自然之間是有關係的,那因為他跟自然之間有關係呢,所以他就知道這個是他的生計、生活、跟生態,甚至他的生命所繫,所以他會開始嚮往要去保護他保存他,所以這個就完成了一個所謂的環境教育概念了。
那這一個環境教育就變成,他們當地人民也會知道這個地景的重要性,就會去守護他,那就產生了一個在地的社區去守衛自己的環境、守衛自己的環境,而且是有科學根據的守護自己的環境的一個基礎,所以變成地景跟人的生活之間就被連結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