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質知識網

:::
首頁 > 活動與消息

【研討會資訊】慢~快地震 研討會Slow-to-Fast Earthquake Workshop in Taiwan

  • 發佈日期:2023/02/04
  • 點閱數:511
  • 資料來源:臺灣地震科學中心
【研討會資訊】慢~快地震 研討會Slow-to-Fast Earthquake Workshop in Taiwan

舉辦時間:112/3/13(一)至17(五)

舉辦地點:國立成功大學 光復校區 國際會議廳(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 號)

主辦單位:Office and LOC of "Science of Slow-to-Fast Earthquakes" project in Japan、台灣地震科學中心

承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國立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

協辦單位:國科會地球科學推動中心、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

會議主題:
(1)琉球隱沒帶發震特性的理解
(2)不同構造環境下的潛移斷層特性
(3)新興地球物理技術
(4)未來合作機會

一般地震(快地震),花數十秒至數百秒釋放能量,對應著斷層面上數公分至數十公尺的錯動,為脆性破裂的結果;而慢地震,則需要花數小時甚至數週的時間釋放能量,它的錯動位移有限、破裂時間長,僅有非常弱的地震波輻射。在聚合性板塊邊界,向下隱沒的海洋板塊,從較淺處的脆性變形區(可孕震)到最深的塑性變形區(無震潛移),慢地震的位置,恰恰在中間的過渡區,緊鄰著上方的震源區。過去十年內,不同隱沒帶的研究分別指出,慢地震可能加速了大地震的發生時間,逐漸被視作是地震前兆的其中一項特徵。過去研究指出,慢地震的發生並非偶然,孕育它特定的物理環境。最常見的就是隱沒帶的高溫、富含水、和高孔隙壓的環境,在這裡達到岩石破裂的應力門檻很低,是醞釀慢地震的絕佳環境。慢地震的觀測、模擬與實驗,除了成為理解地殼更深處變形行為的絕佳利器外,慢、快地震間的關係之釐清,更是隱沒帶逆衝型巨大地震之孕震潛能分析中不可活缺的一環。2002年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Obara首度發現了慢地震的地震學特徵後,即開啟了全世界的慢地震觀測新頁,而以高密度陸上與海底地震網著稱的日本,亦為該領域的領航者。

東京大學在2012年開始,即召開每年一次的慢-快地震研討會,今年將與台灣地震科學中心合辦,首次將會議地點選在國外~寶島台灣!將於台南成功大學舉辦的本次研討會,有三項科學議題、一項雙邊合作的綜合討論時間。日方的與會者皆為國際知名的科學家,而六位邀請演講者更是台日雙方在該議題的代表性人物。歡迎對此議題感興趣的老師學生們踴躍參加!

研討會網址:【點我進入】

活動地點:

相關連結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