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地質新聞
【萬敏婉╱綜合報導】全球第一個飛蜥化石,日前在中國遼寧省發現。據中國科學院最新研究顯示,此種距今1億5千萬年白堊紀早期的飛蜥,不僅「飛行」距離可長達半個足球場,且其特殊的飛行結構,全球僅有三種生物擁有。目前整體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知名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該飛蜥化石在2005年於遼寧省發現,並在瀋陽師範大學校長趙大宇支持下,去年年底完成解密,故命名為「趙氏翔龍」。
化石骨架完整
主持這項研究的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教授徐星,在接受《蘋果》訪問時表示,由化石上遺留的完整骨架與鱗片纖維組織發現,趙氏翔龍具有特殊「翼膜」,當全長11公分的翼膜展開時,便可輔助其在樹梢間「滑翔」。
徐星稱,類似的飛行結構,全球至今只有在三種生物上可以看到,一種是此次發現的趙氏翔龍,另一種是距今兩億年前的鱗龍類化石,此外,則是今日可在海南省或馬來西亞等地看到的飛蜥。徐星表示,「三種不同時期的不同物種,竟擁有類似飛行結構,是非常特別的一項發現。」...。
1.5億年前飛蜥化石出土
- 發佈日期:2007/03/21
- 點閱數:1180
- 資料來源: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
該飛蜥化石在2005年於遼寧省發現,並在瀋陽師範大學校長趙大宇支持下,去年年底完成解密,故命名為「趙氏翔龍」。
化石骨架完整
主持這項研究的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教授徐星,在接受《蘋果》訪問時表示,由化石上遺留的完整骨架與鱗片纖維組織發現,趙氏翔龍具有特殊「翼膜」,當全長11公分的翼膜展開時,便可輔助其在樹梢間「滑翔」。
徐星稱,類似的飛行結構,全球至今只有在三種生物上可以看到,一種是此次發現的趙氏翔龍,另一種是距今兩億年前的鱗龍類化石,此外,則是今日可在海南省或馬來西亞等地看到的飛蜥。徐星表示,「三種不同時期的不同物種,竟擁有類似飛行結構,是非常特別的一項發現。」...。
檔案下載
- 新聞全文 (尚未線上開放,請洽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