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地質新聞
葉明憲/鹿谷報導】
國立鳳凰谷鳥園重現蓬勃朝氣,除了強化園區現有動植物資源,更努力發掘新景點,十一日園長吳坤良率員踏勘鳥園畔的坪仔湖溪,歷經陡峭小徑、激越湍流,讓塵封山林野溪中造型罕見的3層瀑布、栩栩如生的石蟾蜍曝光,鳥園將研究納為觀光據點。
昨日上午,鹿谷鄉鳳凰山區風和日麗,涼爽的山風迎面吹拂,吳坤良率領員工,實地走訪流經鳥園東側的南清水溝溪上游、源自田底聚落的「坪仔湖溪」。
一行人於仁義路8.8公里處、土地公廟側轉進孟宗林地,立即發現林間小徑陡峭異常、坡度超過60度,大家拉繩、抓竹或扶手而降,還是有人多次滑跤;經約30分鐘的探索,終於抵達水流湍急的溪床。
由於連日大雨,水位上漲、水花四濺奔流的河水阻擋去路,於是搬來石塊「填河造路」越溪,也逐一跳溪而過,發現了高度近10公尺、造型難得1見的3層瀑布;鳥園祕書李清桹指出,3層瀑是1塊大岩石經千百年、日夜不停的河水沖刷出2處溶洞,水流順勢而下呈現「3急2 緩」的水柱再沖入水潭,激起翻滾水浪,美不勝收。
踏勘新景 發現超逼真石蟾蜍
大家再「翻石越水」跳往下游約1百公尺,赫然發現疊石上,堆著外表長扁的大石頭,表面1粒粒圓凸石粒就像癩蝦蟆表皮,兩側溪水分流,景觀恰似蹲坐石頭上的蟾蜍,鳥園研究組長王宏銘表示,真的還沒看過如此逼真的石蟾蜍。
「上山容易下山難」這對前往探祕的3層瀑、石蟾蜍景觀的遊客而言並不適用,返程途中雖然綠蔭夾道,大家則是氣喘不已、臉色泛紅、汗流夾背,不斷的休息換氣,有人不得已「4輪傳動」手腳並用勉力向前。
吳坤良指出,過去沉寂於山谷中的新景觀確實美麗非常,不過,前往道路走來艱難不已,河谷中的通路也仍待改善克服,鳥園將積極研究讓3層瀑布、石蟾蜍美景能成為鳥園範圍內的大眾景點。
鳳凰谷鳥園新驚豔:哇,3層瀑
- 發佈日期:2008/06/12
- 點閱數:891
- 資料來源: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
國立鳳凰谷鳥園重現蓬勃朝氣,除了強化園區現有動植物資源,更努力發掘新景點,十一日園長吳坤良率員踏勘鳥園畔的坪仔湖溪,歷經陡峭小徑、激越湍流,讓塵封山林野溪中造型罕見的3層瀑布、栩栩如生的石蟾蜍曝光,鳥園將研究納為觀光據點。
昨日上午,鹿谷鄉鳳凰山區風和日麗,涼爽的山風迎面吹拂,吳坤良率領員工,實地走訪流經鳥園東側的南清水溝溪上游、源自田底聚落的「坪仔湖溪」。
一行人於仁義路8.8公里處、土地公廟側轉進孟宗林地,立即發現林間小徑陡峭異常、坡度超過60度,大家拉繩、抓竹或扶手而降,還是有人多次滑跤;經約30分鐘的探索,終於抵達水流湍急的溪床。
由於連日大雨,水位上漲、水花四濺奔流的河水阻擋去路,於是搬來石塊「填河造路」越溪,也逐一跳溪而過,發現了高度近10公尺、造型難得1見的3層瀑布;鳥園祕書李清桹指出,3層瀑是1塊大岩石經千百年、日夜不停的河水沖刷出2處溶洞,水流順勢而下呈現「3急2 緩」的水柱再沖入水潭,激起翻滾水浪,美不勝收。
踏勘新景 發現超逼真石蟾蜍
大家再「翻石越水」跳往下游約1百公尺,赫然發現疊石上,堆著外表長扁的大石頭,表面1粒粒圓凸石粒就像癩蝦蟆表皮,兩側溪水分流,景觀恰似蹲坐石頭上的蟾蜍,鳥園研究組長王宏銘表示,真的還沒看過如此逼真的石蟾蜍。
「上山容易下山難」這對前往探祕的3層瀑、石蟾蜍景觀的遊客而言並不適用,返程途中雖然綠蔭夾道,大家則是氣喘不已、臉色泛紅、汗流夾背,不斷的休息換氣,有人不得已「4輪傳動」手腳並用勉力向前。
吳坤良指出,過去沉寂於山谷中的新景觀確實美麗非常,不過,前往道路走來艱難不已,河谷中的通路也仍待改善克服,鳥園將積極研究讓3層瀑布、石蟾蜍美景能成為鳥園範圍內的大眾景點。
檔案下載
- 新聞本文 (尚未線上開放,請洽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