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質知識網

:::
首頁 > 地質新聞

鍾裕仁談工程 離島用水可不虞匱乏

  • 發佈日期:2007/06/06
  • 點閱數:1378
  • 資料來源: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
鍾裕仁
人雖難以勝天,但可用智慧及科技來改善缺水窘境。
英國首席氣象科學家赫夫頓爵士曾於去年底預警:「全球暖化造成的氣候變遷,對開發中國家最大的威脅是水源快速枯竭。」事實上,近幾年來政府亦為台灣及離島水資源問題而煞費苦心,如能善用約占地球表面積70%的海水,將其淡化而加以利用,則未來無論台灣離島地區或本島將無缺水之虞。
綜觀全球大量採用海水淡化的國家,最早始於乾燥且缺水的中東地區,而後隨著人口成長與經濟發展需求,除中東、歐美以及大部分島嶼國家外,亞洲如中國、日本、新加坡、南韓等臨海國家也都已開始興建大型海淡廠。最主要的原因乃是海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只要經過適當的處理,就可作為人們生活所需之飲用水,甚至應用在許多對水質有嚴格要求的工業上。
台灣離島地區由於年平均降雨量約1,000公厘,不及台灣本島之半,且蒸發量大於降雨量,水庫容量又有限,蓄水需要「看天」,很難獲得穩定的水源,而既有的地下水井也因長期抽用,水質已逐漸鹽化,只有海淡廠不受氣候乾旱影響,可以直接汲取海水作為水源,用以因應日常需求離島觀光事業發展而增加的用水量...。

檔案下載

  • 新聞全文 (尚未線上開放,請洽本中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