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質知識網

:::
首頁 > 地質新聞

全世界最謎樣的風化侵襲奇景!靶心、石浪、超大彈珠⋯⋯最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地景藝術~

  • 發佈日期:2024/07/25
  • 點閱數:166
  • 資料來源: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
Yahoo奇摩旅遊編輯部






全世界最謎樣的風化侵襲奇景!靶心、石浪、超大彈珠⋯⋯最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地景藝術~





Yahoo奇摩旅遊編輯部


2024年7月25日 下午12:24














波浪谷(Photo by Spencer Weiner/Los Angeles Times,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風化奇景推薦】
1. 茅利塔尼亞・理查特結構
2. 美國・波浪谷
3. 澳洲・魔鬼彈珠保護區
4. 塔斯馬尼亞・棋盤石
5. 中國・石林風景區
1. 茅利塔尼亞・理查特結構













199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執行STS-58任務時拍攝的照片(Photo by Space Frontiers/Archive Photos/Hulton Archive,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如果你有機會從太空往下看,會發現在撒哈拉沙漠的西部,有一個非常大的同心圓窪地,為一片平坦無奇的沙漠畫出一個巨大的靶心。位於茅利塔尼亞(Mauritania)的理查特結構(Richat Structure),從對最早執行任務的太空人來說,就是地球上的一大地標!













理查特結構真實彩色衛星影像(Photo by Planet Observer/Universal Images Group,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坐落西非的茅利塔尼亞,西邊瀕臨大西洋,從北到南分別與摩洛哥,馬利、塞內加爾等國為鄰。面積超過103平方公里,這個國家有一半以上的土地屬於撒哈拉沙漠,氣候炎熱且乾旱。理查特結構就位於撒哈拉沙漠西部,直徑長約40公里,又被稱為「撒哈拉之眼」(Eye of the Sahara)。













理查特結構(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起初人們以為這是座隕石坑,然而它的結構中心地勢平坦,也沒有高溫或遭受撞擊的證據。經研究後證實,理查特結構是一個長期被風深度侵蝕的地質圓頂,純粹由陸地地質作用形成,它分布於山脊和山谷之間,有著非常對稱的形狀。













NASA提供、位於雲層下的理查特結構照片(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彷彿同心圓般層層包圍,之所以出現如此獨特的面貌,是因為不同深度、不同層的沈積物,以及包括流紋岩和輝長岩等火成岩在內等岩石,因岩脈推擠而浮出地層,再加上長期的侵蝕作用,最終出現了這個巨人的標靶。













理查特結構(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根據推測,理查特結構的圓心年代回溯到元古宙(Proterozoic,25億年前到5.42億年前),邊緣則屬於奧陶紀(Ordovician,4.85億前年到4.43億年前),露出的洋蔥狀岩石層,可說是默默記載了地球遠古以來的變化,也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不可思議⋯⋯
2. 美國・波浪谷













波浪谷(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500px)



你一定對海面上的波浪不陌生,但是你看過出現在陸地上的波浪嗎?位於亞利桑那州邊境的波浪谷(The Waves),彷彿將掀取巨浪的瞬間凝結,雖然呈現靜止狀態卻展現出萬千氣勢,一點都不輸給全世界最波濤洶湧的海洋~~













波浪谷(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紅色、粉紅色、黃色、白色的納瓦霍砂岩,沿著石陡坡上升、俯衝、旋轉,形成變化多端且讓人眼花撩亂的弧線,位於帕里亞峽谷(Paria Canyon)和紅崖國家保護區(Vermillion Cliffs National Monument)之間,屬於北狼丘(Coyote Buttes North)的一部分,它是美國西部最常上鏡的地點之一。













波浪谷(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長時間受到風雨的侵蝕,特別是當初刻畫陡坡的水道乾涸後,風成了最主要的推手。它將不同的沙丘吹過沙漠,勾勒出彷彿放大地形圖條紋的岩層,這些岩化風積層帶來令人震撼的奇觀,是全世界最不容易到達的地方!不容易到達的地方並不是因為前往不便,而是非常難申請的入內許可證!













波浪谷(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波浪谷每天只開放64人進入,其中48個名額為線上申請名額Advanced Lottery,必須提前4個月申請(5月的許可證於1月開放申請),16個現場名額Daily Lottery,則在2天前開放申請。由於非常熱門,以最受歡迎的4、5、9、10月最例,每天大約有300人搶16個名額,12~2月則中籤機率比較高。













波浪谷(Photo by Spencer Weiner/Los Angeles Times,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有幸搶到入場券還得注意自己的體能和方向感,來回波浪谷大約需要步行9公里,這裡沒有特定的小徑,必須利用地圖、指南針或GPS導航,管理單位會提供前往波浪谷說明的地圖,記得帶上足夠的水。至於最佳拍照時間,是上午中旬(約10:00左右)到下午稍早(約2:00~3:00),在谷地還沒被大部分陰影籠罩前。













北狼丘(Photo by Universal Images Group,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除了波浪谷之外,北狼丘還有許多壯觀的岩層值得欣賞,像是以小簇形式排列成行的恐龍足跡(Dinosaur Tracks)、黃棕色條紋岩層出現井字棋盤般岩石的墓地(The Boneyard)、擁有美麗砂岩曲線的沙灣(Sand Cove),以及位於懸崖腳下的第二波浪(The Second Wave)等。
3. 澳洲・魔鬼彈珠保護區













魔鬼彈珠保護區(Photo by Mayall/ullstein bild,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彷彿在挑戰地心引力,巨大的花崗岩猶如金雞獨立般、或者說試圖以最少的陸地接觸面積聳立於地表上,位於北澳北領地(Northern Territory)的魔鬼彈珠保護區(Devils Marbles Conservation Reserve),是原住民口中的「卡魯卡魯」(Karlu Karlu),意思是「圓形巨石」,指的是主要散落在保護區西側的巨石群。













魔鬼彈珠保護區(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這片土地是澳洲原住民的聖地,擁有重大的文化和精神意義,1961年為保護世界上最古的宗教遺址之一,以及當地發現的天然岩層,命名為魔鬼彈珠保護區。而這名稱和19世紀的英國探險家約翰・羅斯(John Ross)有關,他是這麼形容的:這裡是魔鬼的國度,魔鬼甚至在個地方清空了他袋子裡的彈珠!













魔鬼彈珠保護區(Photo by Mayall/ullstein bild,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至於這些超大彈珠是怎麼形成的?幾百萬年前岩漿硬化誕生的地下花崗岩,因地殼抬升造成表面的砂岩斷裂,接著膨脹收縮產生裂縫,然後在水的腐蝕下最終完全露出表面。你可以從它們洋蔥般呈多層狀的外觀,感受到邊緣區域承受了更大的影響力,產生了所謂的球狀風化⋯⋯













魔鬼彈珠保護區(Photo by JOUAN/RIUS/Gamma-Rapho,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特別是在這個日夜溫差極大的乾旱沙漠地區,產生了明顯的熱脹冷縮效果,在每天不斷輪迴的過程中,漸漸的開始出現裂縫,有些裂縫甚至深到足以讓巨石裂成兩半,彷彿有人用一把堅韌無比的利刃,俐落地將它從中一刀斷開!













魔鬼彈珠保護區(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除了最常被拍攝的那兩塊以不平衡姿態平衡站立著的巨石,這裡還有許許多多鐵鏽色的史前花崗岩巨石,姿態各異的分布在267公頃的土地上,有的像是懸浮於其他岩石上,有的則像被巨人當成疊疊樂般隨手一堆,它和全世界最大的單體岩石之一的艾爾斯岩(Ayers Rock),互爭北領地最具代表性景點的頭銜。
4. 塔斯馬尼亞・棋盤石













棋盤石(Photo by Prisma Bildagentur/Universal Images Group,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塔斯馬尼亞(Tasmania)是澳洲唯一的海島州,坐落於澳洲大陸東南方約240公里處的外海,這座獨立的島嶼略呈心型,因為保存著最完善的自然生態而有「天然之州」的暱稱,島上大片區域未經開發,其中更有高達40%的土地成為國家公園或自然保護區。













棋盤石(Photo by Rafael Ben Ari/Avalon/Universal Images Group,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塔斯曼半島(Tasman Peninsula)位於塔斯馬尼亞的東南角,半島以崎嶇的東部海岸線聞名,此區大部分被規劃為塔斯曼國家公園(Tasman National Park),其中鷹頸峽(Eaglehawk Neck)擁有許多奇特的岩石結構,例如魔鬼廚房(Devils Kitchen)、塔斯曼拱門(Tasman's Arch)和噴水洞(Blow Hole)等。













棋盤石(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然而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棋盤石(Tessellated Pavement)。它之所以與眾不同,得歸功於罕見的侵蝕效應,你只能在很少的地方,發現這種以羅馬馬賽克鑲嵌技術命名的自然現象。相對平坦的岩石表面,透過岩石內的裂縫分割成為規則或不規則的矩形或多邊形,形成馬賽克磁磚或棋盤格的模樣⋯⋯













棋盤石(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塔斯曼半島的棋盤石是這類奇特地貌最著名的範例,因天然沖刷形成的多道石縫縱橫交錯,讓這座海洋平台彷彿一張整齊的巨大棋盤。侵蝕產生兩種不同的型態:靠近海岸部分的麵包狀結構,因長時間泡在海水中比較潮濕,進而降低了鹽結晶的水平面,海水流過的縫隙腐蝕得較快,形成了猶如圓形磚塊般的突出結構。













棋盤石(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位於海岸邊緣的盤狀結構則是一系列的凹陷,由於退潮時它比鄰近海岸的路面更乾燥,於是表面形成鹽結晶,導致表面比縫隙腐蝕得更快,因此加深了它的凹度。當漲潮時這些棋盤石盛滿水倒映著天空,彷彿一扇扇朝大海延伸的窗框,畫面非常迷人~~
5. 中國・石林風景區













石林風景區(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波浪谷有「石浪」,中國則有石林。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的石林風景區,以典型的喀斯特地形被譽為「天下第一奇觀」,不但2004年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首批世界地質公園,3年後更與貴州、重慶和廣西廣達5萬平方公里的範圍,以「中國南方喀斯特」之名成為世界遺產













石林風景區(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2億多年前,雲南石林其實是一片汪洋大海,覆蓋於海底的許多石灰岩沈積物,隨著地殼運動逐漸上升。海床乾涸後,風雨經年累月侵蝕了脆弱的岩石,留下較堅硬的石灰岩尖塔,形成了一座高聳入天的「樹林」,也就是我們今日所見千奇百怪的石頭群!

繼續閱讀報導














石林風景區(Photo by Jiang Wenyao/Xinhua,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石林風景區距離昆明市約120公里,主要區域面積超過4,700平方公里,遍布形態各異的石灰岩岩溶地貌,有的一柱擎天、有的如群塔環立、有的高聳如壁,有的又矮小如靈芝⋯⋯隨曲折的步道穿梭其中猶如走入迷宮,景色變化無窮,奇石之外還有溶洞和瀑布。













石林風景區(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園區內主要分為大、小石林兩個景區,大石林特別宏偉險奇,無論是搖搖欲墜的巨石懸掛於兩座石峰構成天然石門上的「千鈞一髮」,還是頂部尖銳、邊緣鋒利的劍狀石林,或是橫臥峰頂、上翹石片猶如盛開蓮花的「蓮花峰」,都讓人驚嘆,從峰頂的望峰亭還能俯瞰這片石林,讓人彷彿置身於刀山之上~~













石林風景區(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小石林則以秀麗聞名,這裡綠草如茵,石峰與石柱和樹木相互交錯,當中最知名的是「阿詩瑪石峰」,峰林形成那位彝族傳說中美麗善良的少女,成為最熱門的拍照地點之一。其他還有詠梅石、簇石,唐僧石、靈芝石等,就看你如何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從這座露天雕塑博物欣賞大自然的巧奪天工。
文字/Iris PENG

檔案下載

  • 本文 (尚未線上開放,請洽本中心)

相關連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