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地質新聞
2024/06/25 16:25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4日報導,科學家透過顛倒化石,揭示了最早具有脊椎骨前體的生物皮卡蟲(Pikaia gracilens),這一發現改變了我們對早期脊索動物的認知。
據報導,6月11日發表於《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 的研究指出,科學家重新審視了皮卡蟲的化石,這一大約5.08億年前的細長海洋生物,被證實是最早具有脊椎骨前體的動物之一。皮卡蟲化石,最早於1911年由古生物學家沃爾科特(Charles Doolittle Walcott)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伯吉斯頁岩(Burgess Shale)中發現。其身長約16公分,擁有扁平、波浪狀的身體和兩根觸鬚。
2012年的研究將皮卡蟲的腹部長條狀結構認定為血管,而背部的腸狀結構被認為是背部器官。然而,近日的研究推翻了這一觀點,指出這些結構實際上是皮卡蟲的腸和背神經索。這一發現使皮卡蟲被重新定位為脊索動物門(Chordata)的一員,這一類別包括所有脊椎動物、鰓魚(lancelets)及海鞘(tunicates)。
愛達荷大學(University of Idaho)的進化生物學家馬拉特(Dr. Jon Mallatt)表示,翻轉皮卡蟲的方向使其更符合現代脊索動物的解剖特徵,解決了之前關於皮卡蟲血管和背部結構的爭議。
研究的共同作者、劍橋大學地球科學系博士生穆西尼(Giovanni Mussini)指出,翻轉皮卡蟲的化石揭示了其胃部與咽喉相連的特徵,並解釋了其內部結構的礦化原因。
此研究的發現不僅重新定位了皮卡亞在脊索動物演化中的位置,還為研究古生物化石提供了新的視角。馬拉特博士指出,這些發現幫助我們更理解早期脊索動物的特徵,並揭示了隱藏在表面的真相。穆西尼強調,過去10年間對化石神經系統的研究進展,特別是來自中國的寒武紀化石,為這次的重新解讀提供了新的視角和依據。
科學家翻轉「皮卡蟲」化石 改寫脊索動物演化史
- 發佈日期:2024/06/25
- 點閱數:417
- 資料來源: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4日報導,科學家透過顛倒化石,揭示了最早具有脊椎骨前體的生物皮卡蟲(Pikaia gracilens),這一發現改變了我們對早期脊索動物的認知。
據報導,6月11日發表於《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 的研究指出,科學家重新審視了皮卡蟲的化石,這一大約5.08億年前的細長海洋生物,被證實是最早具有脊椎骨前體的動物之一。皮卡蟲化石,最早於1911年由古生物學家沃爾科特(Charles Doolittle Walcott)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伯吉斯頁岩(Burgess Shale)中發現。其身長約16公分,擁有扁平、波浪狀的身體和兩根觸鬚。
2012年的研究將皮卡蟲的腹部長條狀結構認定為血管,而背部的腸狀結構被認為是背部器官。然而,近日的研究推翻了這一觀點,指出這些結構實際上是皮卡蟲的腸和背神經索。這一發現使皮卡蟲被重新定位為脊索動物門(Chordata)的一員,這一類別包括所有脊椎動物、鰓魚(lancelets)及海鞘(tunicates)。
愛達荷大學(University of Idaho)的進化生物學家馬拉特(Dr. Jon Mallatt)表示,翻轉皮卡蟲的方向使其更符合現代脊索動物的解剖特徵,解決了之前關於皮卡蟲血管和背部結構的爭議。
研究的共同作者、劍橋大學地球科學系博士生穆西尼(Giovanni Mussini)指出,翻轉皮卡蟲的化石揭示了其胃部與咽喉相連的特徵,並解釋了其內部結構的礦化原因。
此研究的發現不僅重新定位了皮卡亞在脊索動物演化中的位置,還為研究古生物化石提供了新的視角。馬拉特博士指出,這些發現幫助我們更理解早期脊索動物的特徵,並揭示了隱藏在表面的真相。穆西尼強調,過去10年間對化石神經系統的研究進展,特別是來自中國的寒武紀化石,為這次的重新解讀提供了新的視角和依據。
檔案下載
- 本文 (尚未線上開放,請洽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