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質知識網

:::
首頁 > 地質新聞

重創南投桃芝颱風20周年 各界催生桃芝教育園區

  • 發佈日期:2021/08/08
  • 點閱數:641
  • 資料來源: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
2021-08-08 12:44 聯合報 / 記者修瑞瑩/台南即時報導
大雨不斷,各地傳出災情,20年前桃芝颱風重創南投等地,造成全台103人死亡、111人失蹤,成為台灣史上最嚴重的土石流災情,成大社會科學院與科技治理研究中心最近特別舉辦線上論壇活動,催生「桃芝颱風教育園區」,希望各界記取教訓,不要讓類似的重大災難重演。
成大指出,2001年7月30日的桃芝颱風,重創南投縣花蓮縣嘉義縣,其中南投縣39人死亡80人失蹤係全台最為慘重。南投縣災情主要分佈在鹿谷鄉、竹山鎮、水里鄉、信義鄉等鄉鎮;木屐竂社區則有9人死亡與失蹤。
至於災情最慘重的村里或社區,則屬花蓮縣光復鄉大興村,共有4分之1村民(41位)遭活埋,後來找到25具屍體,另有16位下落不明。
成大政治系教授楊永年在論壇中表示,目前台灣並無類似「土石流博物館或教育園區」的設置,尤其南投多山,遇雨容易發生土石流災害,如何建立社區永續防災機制,建議可以虛擬(數位)與實體兩種方式建立桃芝颱風教育園區。
南投竹山國小主任梁明表示,車籠埔斷層園區應和木屐竂社區合作,打造「桃芝颱風教育園區」,桃芝颱風發生嚴重土石流和921大地震造成土質鬆動有關,目前國民小學課綱中,防災教育是重要項目,如何將木屐竂理事長與和雅村長在社區防災努力的故事,是小學重要的在地防災與生命教育非常重要的教材。
水保局防災專員許輩燕指出,坡地濫墾問題在於罰責太輕。水利署第四河川局局長李友平則表示,教育是要讓學生知道然後做到,不該住人就不要住。
成大社科院院長蕭富仁點出氣候變遷導致的災難,必須重視避災與減災,透過論壇舉辦,希望能提供政府建言。南投縣政府消防局局長林聰吉支持桃芝風災教育園區的設置,並強調社區自主防災的重要,將支持與輔導木屐竂社區、和雅社區,發展自主防災社區
台大實驗林張芳志博士,則針對溪頭自然教育園區切入,說明桃芝颱風在溪頭造成16處土石流,桃芝颱風後,進行源頭治理,不做大型的剛性的硬體設施。在發生區以打樁編柵的方式,流動區則以穿透性壩與固床工;同時加強造林與森林經營,用樹根牢牢抓住台灣土地,並強化環境教育與森林教育。
多數的與會者都支持設立「桃芝颱風教育園區」,同時認為桃芝颱風虛擬(數位)博物館應立即發展,在實體教育園區部分,自然科學博物館所屬的「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在地緣、交通上具有優勢,特別是桃芝颱風土石流主要係921大地震造成土質鬆軟引起,應和木屐竂社區與生態園區合作,開發防災教育數位與實體課程,並結合在地教育與觀光,以利地方創生。

檔案下載

  • 聯合報新聞本文 (尚未線上開放,請洽本中心)

相關連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