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地質新聞
2021-07-13 00:36 聯合報 / 記者莊祖銘/嘉義報導
嘉義縣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的神怡橋下游有野溪、兩側檜木群,但每逢豪雨,河道邊坡面臨崩塌,嘉義林管處前年起整治,堆砌石塊、植被等生態工法來穩定邊坡,並形成小型瀑布,解決災害隱憂外,重現「阿里山新八景」神怡流瀑。
嘉義林管處表示,整治長達120公尺、面積約1500平方公尺,竣工後常見吸引各種水鳥、猴群在旁停駐歇息,原生植物也增加,也同時保護周邊的設施及檜木群,可望疫情警戒解除後,成遊客追逐的新秘境。阿里山新八景為2010年林管處所挑選,神怡流瀑位於第二期巨木群步道的起點。
嘉義林管處指出,神怡橋下游河域因坡度陡峭,每次遇到颱風或豪雨來襲,邊坡容易被沖刷崩塌,擔憂神怡橋、河道兩側檜木群及神木車站鐵路地基遭掏空,工程單位於橋附近河段,用巨石及植被工法穩固河床,並階梯式地減緩沖蝕能量,同時高低水位差打造水池,將河水導流他處,降低水流衝擊,又能營造水景。
林管處強調,河道上的淨水池以S形設計,半圓馬蹄形的溢水口增加排洪斷面,除打造視覺美感也能穩固河床,巨石孔洞提供昆蟲或微生物棲棲息,也使當地原生植物有探頭的空間,營造生物多樣性,今年4月獲農委會認證年度農建治山防災工程類特優獎。
阿里山新八景 「神怡流瀑」回來了
- 發佈日期:2021/07/13
- 點閱數:591
- 資料來源: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
嘉義縣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的神怡橋下游有野溪、兩側檜木群,但每逢豪雨,河道邊坡面臨崩塌,嘉義林管處前年起整治,堆砌石塊、植被等生態工法來穩定邊坡,並形成小型瀑布,解決災害隱憂外,重現「阿里山新八景」神怡流瀑。
嘉義林管處表示,整治長達120公尺、面積約1500平方公尺,竣工後常見吸引各種水鳥、猴群在旁停駐歇息,原生植物也增加,也同時保護周邊的設施及檜木群,可望疫情警戒解除後,成遊客追逐的新秘境。阿里山新八景為2010年林管處所挑選,神怡流瀑位於第二期巨木群步道的起點。
嘉義林管處指出,神怡橋下游河域因坡度陡峭,每次遇到颱風或豪雨來襲,邊坡容易被沖刷崩塌,擔憂神怡橋、河道兩側檜木群及神木車站鐵路地基遭掏空,工程單位於橋附近河段,用巨石及植被工法穩固河床,並階梯式地減緩沖蝕能量,同時高低水位差打造水池,將河水導流他處,降低水流衝擊,又能營造水景。
林管處強調,河道上的淨水池以S形設計,半圓馬蹄形的溢水口增加排洪斷面,除打造視覺美感也能穩固河床,巨石孔洞提供昆蟲或微生物棲棲息,也使當地原生植物有探頭的空間,營造生物多樣性,今年4月獲農委會認證年度農建治山防災工程類特優獎。
檔案下載
- 聯合報新聞本文 (尚未線上開放,請洽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