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質知識網

:::
首頁 > 地質新聞

咕咾石做海豹岩分身 八斗子漁村再生聯盟推自然紀念物

  • 發佈日期:2020/08/11
  • 點閱數:665
  • 資料來源: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
2020-08-11 19:38 聯合報 / 記者游明煌/基隆即時報導
籌備多日的「八斗子漁村再生聯盟」今天在藻遍海餃召開第一次會議,會中決議除了共同推動「海豹岩」為特殊地形地質現象的自然紀念物外,並將製作咕咾石海豹岩模型,再生聯盟將成為未來和基隆市政府及海洋科技博物館的對話平台。
八斗里長杜劍秋里長說,計畫中會有一個「以散落的咕咾石組合成一個實際比例及形狀的海豹岩」創作,這個咕咾石海豹岩以放在八斗子漁村內為優先考量,目前以萬善祠旁空地、報關所屋頂、咕咾石公園、大坪入口旁或八斗子尚存的咕咾厝庭院為可能的放置地點。但由於部分地點產權複雜,咕咾石海豹岩落腳處會經過努力溝通後做最後決定。
八斗社區發展協會陳良輔理事長表示,咕咾石海豹岩可以提供漲潮時遊客拍照的需求,也可以凸顯八斗子漁村的古老建築材料,同時引導遊客進入八斗子漁村文物館了解八斗子漁村的故事,也有兼顧遊客安全、保護潮間帶及減少大坪海岸承載的企圖。
基隆鳥會理事長鄭暐指出,提撥5萬元的海豹岩守護工作可以延續到暑期結束,明年的守護及導覽工作將透過爭取第五屆綠獎來執行,我們希望透過海豹岩議題的擾動,讓居民可以珍惜八斗子漁村僅存的大坪海岸及海豹岩,也希望透過計畫的執行及媒體的報導,讓年輕人重視八斗子漁村的文化保存。
鄭暐表示,咕咾石海豹岩模型放置地點以萬善祠旁空地為優先考量,該處是八斗子未建港前的原始海岸高潮線,目前仍有遺留下來的大寮層蕈狀岩;旁邊戲台邊的報關所,則是以前警總駐守的漁船進出港管制哨。再加上八斗公萬善祠的由來,這些地點充滿著早期點點滴滴八斗子漁村的懷舊故事,是最適合的解說導覽地點。可惜的是產權比較複雜,將透過努力溝通來徵求地主的同意。會議尚包括八斗子產業觀光促進會理事長藍麗齡等。

檔案下載

  • 聯合報新聞本文 (尚未線上開放,請洽本中心)

相關連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