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質知識網

:::
首頁 > 地質新聞

榮華壩免「除壩」 北水局:已有防淤對策

  • 發佈日期:2020/08/05
  • 點閱數:853
  • 資料來源: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
2020-08-04 23:40 聯合報 / 記者鄭國樑/桃園報導
前內政部長、水利土木工程教授李鴻源日前談三峽大壩安全問題時,指出台灣水庫也有隱憂,基於使用壽命和安全考量,石門水庫上游的榮華壩要有「除壩」、蓋壩的計畫,因要花上5年、10年,政府必須及早因應。
北區水資源局昨強調已有因應方法,前瞻計畫的「石門水庫阿姆坪防淤隧道工程」,就是針對水庫淤沙問題的解決對策。防淤隧道斥資36億5800多萬元,目前工程進度約45%,可望明年底完工,屆時每年約可增加水庫64萬立方公尺的防淤能力。
北水局人員指出,政府當初蓋榮華壩的兩大功能為攔沙、發電(義興電廠),2007年韋伯強颱造成上游的巴陵壩潰壩,淤沙到榮華壩被擋下來,但也造成發電機組受損。修復後現在繼續發電,是復興區後山主要供電來源,拆壩會失去發電功能。
另外,榮華壩在平面道路下方100多公尺位置,幾乎沒有足夠空間清淤,於是另外規畫阿姆坪防淤隧道工程榮華壩也可繼續發揮攔沙的功能。
北水局表示,榮華壩90%以上是沙,估計有1240萬噸,如果像上游11公里處的巴陵壩潰壩,也是1000多萬噸的淤沙往石門水庫慢慢流,不至於是1000多萬噸的洪水衝向水庫,且明年底阿姆坪防淤隧道工程完工啟用,透過抽沙船送入隧道,每年至少可以排放64萬噸沙,比現在砂石運輸的效率高出一倍以上。

檔案下載

  • 聯合報新聞本文 (尚未線上開放,請洽本中心)

相關連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