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地質新聞
地下水文活躍 南鐵開挖恐釀災
曹婷婷╱台南報導
中時電子報
2019年5月28日 下午9:50 [GMT]
台南鐵路地下化沿線拆遷工程持續進行,本月初原訂強拆的前鋒路張宅,因文史工作者提報張宅古井登錄文化資產喊卡。(莊曜聰攝)
中國時報【曹婷婷╱台南報導】
台南鐵路地下化沿線拆遷工程持續進行,本月初原訂強拆的前鋒路張宅,因文史工作者提報張宅古井登錄文化資產喊卡,文資處雖決議不列冊追蹤,但文史工作者憂心周邊地下水文活躍,開挖恐釀災,前台南縣長蘇煥智也在臉書疾呼,全面動工將是城市災難。鐵道局強調,地下水文委託成大團隊調查,水文影響也納入評估考慮,開挖沒那麼深,技術無虞。
自救會提3訴求
反南鐵東移全線自救會28日邀文史工作者張明山、吳昭明到張宅講述沿線水文歷史,現場也從古井打水,見證地下水文活躍。自救會會長陳致曉提3訴求,停止盲目開挖、根據歷史河道重新勘驗鐵路沿線水文、調查周邊糖間遺址並保存張家清代古井。
鐵道局指出,地下水文委託成大團隊研究調查,水文影響有納入考慮,強調南鐵開挖沒那麼深,以台北鐵路地下化已有30多年為例,技術無虞。文資處表示,張家古井外型構造為一般常見家戶水井,與張家聚落或「吳通記糖間」或有關係,但尚不具有指定古蹟或登錄文化資產的價值。
蘇煥智臉書喊話
文史工作者張明山找出1915年《台南市全圖》說明日本人為閃避東側德慶溪支流河道,將台南市區鐵道往西彎曲,成為全島縱貫鐵路極西點,然而,鐵路東移卻把永久軌置於舊河道,令人擔憂會否造成周邊地層下陷、民宅倒塌。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長陳椒華2016年向內政部提出地下水文調查報告諸多錯誤,卻不了了之。
蘇煥智於臉書質疑報告指地下水大部分來自降雨、地下水往東流是錯的,擔心深入地下30公尺、長達8.23公里連續壁工程將使鐵道東側成為地下水庫,大地震易釀土壤液化,西側被地下水阻斷,會造成地層下陷。
地下水文活躍 南鐵開挖恐釀災
- 發佈日期:2019/05/29
- 點閱數:936
- 資料來源: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
曹婷婷╱台南報導
中時電子報
2019年5月28日 下午9:50 [GMT]
台南鐵路地下化沿線拆遷工程持續進行,本月初原訂強拆的前鋒路張宅,因文史工作者提報張宅古井登錄文化資產喊卡。(莊曜聰攝)
中國時報【曹婷婷╱台南報導】
台南鐵路地下化沿線拆遷工程持續進行,本月初原訂強拆的前鋒路張宅,因文史工作者提報張宅古井登錄文化資產喊卡,文資處雖決議不列冊追蹤,但文史工作者憂心周邊地下水文活躍,開挖恐釀災,前台南縣長蘇煥智也在臉書疾呼,全面動工將是城市災難。鐵道局強調,地下水文委託成大團隊調查,水文影響也納入評估考慮,開挖沒那麼深,技術無虞。
自救會提3訴求
反南鐵東移全線自救會28日邀文史工作者張明山、吳昭明到張宅講述沿線水文歷史,現場也從古井打水,見證地下水文活躍。自救會會長陳致曉提3訴求,停止盲目開挖、根據歷史河道重新勘驗鐵路沿線水文、調查周邊糖間遺址並保存張家清代古井。
鐵道局指出,地下水文委託成大團隊研究調查,水文影響有納入考慮,強調南鐵開挖沒那麼深,以台北鐵路地下化已有30多年為例,技術無虞。文資處表示,張家古井外型構造為一般常見家戶水井,與張家聚落或「吳通記糖間」或有關係,但尚不具有指定古蹟或登錄文化資產的價值。
蘇煥智臉書喊話
文史工作者張明山找出1915年《台南市全圖》說明日本人為閃避東側德慶溪支流河道,將台南市區鐵道往西彎曲,成為全島縱貫鐵路極西點,然而,鐵路東移卻把永久軌置於舊河道,令人擔憂會否造成周邊地層下陷、民宅倒塌。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長陳椒華2016年向內政部提出地下水文調查報告諸多錯誤,卻不了了之。
蘇煥智於臉書質疑報告指地下水大部分來自降雨、地下水往東流是錯的,擔心深入地下30公尺、長達8.23公里連續壁工程將使鐵道東側成為地下水庫,大地震易釀土壤液化,西側被地下水阻斷,會造成地層下陷。
檔案下載
- 本文 (尚未線上開放,請洽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