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質知識網

:::
首頁 > 地質新聞

計畫趕不上風化 女王頭無法凍齡恐快斷頭了

  • 發佈日期:2018/12/12
  • 點閱數:957
  • 資料來源: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
2018-12-1216:32

新北市野柳地質公園的奇景女王頭,近年來頸圍因風化持續變細,女王頭斷頸危機引起監委注意介入調查。依照過去學術單位評估,女王頭很可能在十多年後斷頸,究竟是要尊重自然,還是要透過保護方式讓女王頭延長壽命,讓政府傷透腦筋。

野柳地質公園以各種造型奇特的蕈狀岩聞名,其中又以外貌神似女王頭的蕈狀岩最受遊客歡迎。野柳一年最高曾有335萬遊客造訪,多數人都是慕女王頭之名而來,但女王頭頸部因風化不斷變細,若不以外力介入保護,女王頭終將斷頸。

過去政府並沒有測量女王頭頸部的實際寬度,但從早年的照片可看出女王頭的頸部明顯較粗壯。1997年開始政府開始記錄女王頭頸部寬度變化,發現每年風化速度在0.2到5公分之間。

過去女王頭附近並無圍起明顯界線,遊客不但可以倚靠女王頭拍照,甚至還遭到人為破壞。1983年女王頭遭人以利器破壞頸部,當時採用同色水泥修補傷痕,在鄰近岩石風化褪去後,當年水泥修補處反而變成一道疤痕。

近年因擔心人為破壞加速女王頭的斷頸危機,管理單位在女王頭附近圍起封鎖線,拍照者必須站在與女王頭有一定距離的木棧道上拍照。少了人為破壞,但來自大自然的力量仍讓女王頭頸部一天天的變細。

2008年8月調查時,女王頭頸圍還有138.27公分,但去年10月測量時,已縮小到125.01公分。頸部變細讓女王頭風韻更勝過往,但頭重「頸」輕的問題愈來愈嚴重。

2001年,當時的台北縣政府委託台大學者執行「地景保護風化藥劑測試及處理」,希望找到防範蕈狀岩風化的藥方。2014年台大高分子所團隊執行岩石補強計畫,希望延緩女王頭風化的速度。

此次監委介入調查女王頭的斷頸危機,讓各界再度開始討論,台灣究竟要怎麼樣保護女王頭,是要興建玻璃防護罩防止風化?或是尊重自然讓女王頭該倒下時倒下?不光只是地質保育的問題,還牽涉到地方龐大的觀光利益,讓兩種聲音持續拉鋸。

環保人士認為,女王頭風化是大自然演變的一部份,國人應該學會尊重自然。就像當年阿里山神木已經因雷擊死亡,但政府卻在樹頂移植塑造神木還活著的假象,但最終神木還是不敵自然而倒下。觀光業者則說,女王頭是野柳的招牌,政府有責任盡力保護。

檔案下載

  • 聯合報新聞本文 (尚未線上開放,請洽本中心)

相關連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