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質知識網

:::
首頁 > 地質新聞

開闢大潮州人工湖防地層下陷 屏縣「水銀行」奏效

  • 發佈日期:2018/10/06
  • 點閱數:865
  • 資料來源: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
2018-10-0523:26

大潮州人工湖屬於地下水補注湖,只有在豐水期才進水,而且每日的進水還會入滲到地下,與一般蓄水湖不同,屏東縣政府形容這裡的湖光山色是「限時限量」,不僅是國內首次結合地下水補注以復育地層下陷區,也是目前東南亞地區最大型的人工湖補注地下水計畫。

縣長潘孟安說,計畫以國土復育水資源保育角度,把林邊溪洪水期多餘的地面水,導引至人工湖儲存,再利用當地入滲效果佳的特殊地質條件,補注地下水,等於是一個「水銀行」,今年823豪雨也發揮部分分洪功能。

根據監測中心的監測,自去年7月25日至10月21日間,總計引水400小時,第一沈澱池的補注量達1680萬立方公尺,再以湖水水位推估入滲量,平均一天約達3至4公尺。

縣府觀察地下水位變化,湖區附近的地下水位比前一年8月水位平均高5至11公尺,今年5至8月也上升34公尺,顯示補注後含水層的水位的確上升,雖然效益尚需長期觀察與分析驗證,但縣府已大為振奮。

屏東科技大學工學院院長丁澈士昨天說,幾乎台灣西南沿海都可以這樣做,這讓蔡英文印象更深刻,她說,在極端氣候如此嚴峻之下,很高興為防洪及保水找到了新方法。

檔案下載

  • 聯合報新聞本文 (尚未線上開放,請洽本中心)

相關連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