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質知識網

:::
首頁 > 地質新聞

影片》地震第一件事該做什麼? 不要猶豫就地找掩護!

  • 發佈日期:2018/02/08
  • 點閱數:850
  • 資料來源: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
地震發生當下應該如何自保呢?(資料照) 2018-02-08 15:31 〔影音新聞/綜合報導〕連續兩天都發生有感地震,花蓮甚至傳出災情,台灣位於板塊碰撞帶上,應隨時將防災資訊謹記於心,將傷害減到最低。遇到地震該如何自保呢?專家提供四字口訣「躲、開、關、逃」,一起來看看如何實行吧! 1.躲 地震來襲時,最重要的就是確保自身安全,因此應該立刻尋找掩護,並且護住頭部。躲藏時有三步驟,就是「趴下、掩護、穩住」,應立刻趴下躲進堅固的桌子下,並且抓住桌子的一腳以求穩固。如果人在戶外,為避免被招牌或者掉落的招牌砸傷,也應該立刻尋找遮蔽處,並且蹲下直到地震停止。如果正在開車,則應該把車子緩慢停至路邊,將車子熄火等到搖晃停止。網傳地震時有「黃金三角」,只要躲在家具的一側,就能夠確保存活空間。但這是錯誤的觀念,地震時並無法預測建築或家具的倒塌方向,有可能反而被倒塌的家具壓傷,找到堅固的桌子躲避才是最正確的解決之道。 2.開 為了避免地震時,門框被壓壞變形導致無法逃生,如果地震時人在門邊,應把門打開。但如果人不在門旁邊,則應該以自身安全為主,首先找到躲避處,等地震停止後才開門。 3.關 如果地震發生時,人在電源或瓦斯附近,應順手關閉電源及瓦斯。同樣的,如果人不在這些東西附近,則應該以自身安全為主。 4.逃 逃生務必要在地震停止後才執行,地震時千萬不要貿然離開家中。地震停止後,最好前往空曠處,遠離有裂縫建築,確認餘震都停止後才回家。 除了逃生口訣,每個家庭應每人準備一包緊急救難包放在門口,在發現家中不宜久留時帶著離開,其中至少要包含三天份的餅乾口糧、三天份的水、手電筒以及口哨,其他則依個人需求增減。如果不幸受困,緊急救難包也可以爭取多一點的搜救時間。 ▲為了爭取多一點的搜救時間,每家庭都應該準備緊急救難包。(圖片截自內政部消防署網站) 除了心中要謹記這些知識,最重要的是地震來襲時千萬要保持冷靜,才不會造成意料之外的憾事發生。更多的防災資訊可以上內政部消防署查詢,隨時謹記防災常識,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喔!

檔案下載

  • 本文 (尚未線上開放,請洽本中心)

相關連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