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質知識網

:::
首頁 > 地質新聞

高階核廢料 選址建議出爐

  • 發佈日期:2018/02/05
  • 點閱數:1805
  • 資料來源: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
【洪敏隆、地方中心╱連線報導】台電「高階核廢料候選場址建議調查區域報告」出爐,未來貯放三座核電廠用過燃料棒的最終處置場址,排除人口密度高及斷層等不穩定地質,還有水庫集水區等限制開放區後,全台僅八分之一面積合適,又以花崗岩地質最可行。花崗岩分布多在東部及離島三縣市,離選址年限還有十年,而當地居民及民代昨聞訊跳腳揚言:「絕不接受。」台電二○○五年展開「我國用過核子燃料最終處置初步技術可行性評估報告」,去年底提出最終版「潛在處置母岩特性調查與評估」報告送原能會審查,提出僅需一平方公里,即可容納台灣近兩萬束用過的燃料棒,選址考量「處置安全性」、「民眾接受度」等原則。 排除雙北基桃高報告排除依法不得開發與限制開發區等,並依原能會要求,排除每平方公里居住逾六百人的鄉鎮市區,也排除影響長期穩定性的地質特性,如斷層、溫泉露頭等。國土三萬六千一百九十三平方公里,只剩四千四百八十平方公里可供考量為建議調查區域,北北基桃高五縣市完全排除,現有三座核電廠中,核一、二廠因火山地形,核三廠因斷層及泥岩地形,也都被排除。報告指出以花崗岩地質最具可行性。 仍考慮其他場址最終報告雖未提出花崗岩分布區域,但二○○九年可行性評估報告曾指出,花崗岩分布以東部中央山脈最多,西部離島則分布在金馬、澎湖、烏坵等島嶼。台電核能後端營運處長張學植強調,報告僅建議花崗岩地質較好,其他潛在地質場址也未完全排除,後續選址作業會依原能會要立法的《高放射性廢棄物設置處理條例》進行,並建立公正組織涵蓋各方代表,會有公開程序接受檢視。 「從沒用過核電」原能會將開說明會邀各界意見,年底前完成審查,候選場址要在二○二八年完成,也就是二○二五年非核家園後的三年,另需進行十年「詳細場址與試驗」、六年「處置場設計與安全分析評估」,預計二○四五年開始建造,二○五五年啟用。對於可能成為高階核廢候選場址,馬祖立委陳雪生說:「不可能,民眾一定會反對!」連江縣府及澎湖縣府也堅決反對。金門民眾洪篤欽批,金門沒用過一度核電,「憑什麼把台灣毒垃圾放在金門。」 高階核廢料最終處置選址計劃◎核廢數量:核一、二、三廠用過的核燃料棒,共約1萬9722束 ◎貯存方式:將用過的核燃料棒放入鋼筒,深入地層貯放,約需1平方公里 ◎選址條件: .排除: 1.每平方公里居住人口數超過600人的鄉鎮市區 2.地質不穩定處 3.限制開發區域如水庫集水區地下水管制區 .優先:母岩特性為花崗岩,主要分布區域在台灣東部及離島3縣市 ◎規劃時程: .2028年選址地點核定 .2045年起建造 .2055年完成 資料來源:原能會、台電

檔案下載

  • 本文 (尚未線上開放,請洽本中心)

相關連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