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地質新聞
聯合報記者姜宜菁/麥寮報導台塑指出,六輕位於濁水溪沖積扇末端,地盤為砂質土,21年前動工時地質鑽探,發現有一層厚約13公尺的疏鬆砂質,研判有土壤液化之虞,台塑為確保不會像日本1995年阪神大地震受到嚴重損壞,進行地質改良計畫。其中六輕填砂量約10915萬立方公尺,相當於在基隆到高雄長達373公里的高速公路上,填築8個車道寬的路面達3層樓高;海底抽砂、土質鬆軟,台塑採用「動力壓密」,利用夯實機以重達25公噸的夯錘重擊地面,藉由夯實增加地盤的緊密度,平均每6公尺為一區,每區平均重擊30次,總改良面積約1830公頃,改良費用高達50億元。員工私下透露,當初每重擊一下都造成強度約4級地震。台塑為確保地盤穩固,委託中央研究院和台大地震中心分析地震危害度,交通大學土木系教授黃安斌做砂質研究,除學術研究外,也依據廠房的承載需求分別打入12到68公尺長的鋼管樁增加摩擦,並藉由打擊樁的震動力再次使地層更緊密,降低土壤液化的潛能。陳文仰強調,台塑六輕建廠時,耐震規模設定為7.3級,7.3級的921大地震發生,六輕僅距離震央40公里,廠房完善,之後的6.4級的嘉義大地震和6.4級206南台強震,更證明地質改善禁得起強震考驗。
土壤液化? 六輕:絕對不可能
- 發佈日期:2016/02/29
- 點閱數:1470
- 資料來源: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
檔案下載
- 聯合報新聞本文 (尚未線上開放,請洽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