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質知識網

:::
首頁 > 地質新聞

南部10條斷層 近百年沒動過

  • 發佈日期:2015/12/03
  • 點閱數:850
  • 資料來源: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
湯雅雯湯雅雯/台北報導
地震專家指出,南台灣活動斷層已經很久沒有動了。例如,旗山斷層已200年沒有活動、新化斷層也70年沒有動,加上南部活動斷層比北台灣多,因此未來30年,南台灣發生規模6.5、甚至7以上的大地震機率比北台灣高逾2到3倍。
台灣位於地震敏感帶,根據台灣地震科學中心統計,北台灣活動斷層主要有山腳斷層新竹斷層等11條、中台灣有車籠埔斷層梅山斷層等10條、南台灣旗山斷層潮州斷層恆春斷層等12條,東台灣則有花東縱谷斷層鹿野斷層等5條,全台活斷層超過38條。
地震專家根據各區活動斷層及地底下看不見類似盲斷層的孕震構造,計算北中南東各區未來30年發生地震機率圖,發現南台灣未來30年發生規模6.5以上地震機率逾6成,北台灣不到3成。
「因為南台灣的斷層已經很久沒有動了!」台大地質系副教授徐澔德指出,台灣地質歷史不長,但根據近200年來觀測,高雄旗山斷層近200年來沒有看到活動紀錄、新化斷層最近一次地震是民國35年,其他10條斷層也都近百年沒有「動」過了,因此未來發生地震的機率,比東台灣、北台灣活耀的活動斷層高出許多,加上南台灣活動斷層多,推測未來有大地震的機率較高。
不過未來30年內,台灣島內發生規模大於7的地震機率,東台灣達20%、南台灣13%,東台灣反而比南台灣高。徐澔德解釋,這是因為東部活動斷層的長度比較長,例如「花東縱谷斷層」長達150公里,比南台灣的斷層長達2、3倍,相較之下,斷層長度越長,地震能量的累積及影響範圍都較大。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馬國鳳表示,台灣大地震大約是30年發生一次,日本地震更頻繁,約10年就會發生一次。而根據國內統計,台灣百年來分別發生過3次大地震,依序是1906年的梅山大地震、1935年新竹─台中烈震及1999年的九二一大地震,芮氏地震規模都超過7,皆對台灣造成嚴重的災情與傷亡。
(中國時報)

檔案下載

  • 本文 (尚未線上開放,請洽本中心)

相關連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