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質知識網

:::
首頁 > 地質新聞

1694年康熙大地震 震出「台北湖」?

  • 發佈日期:2015/05/21
  • 點閱數:1964
  • 資料來源: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肯定派→關渡曾有海船就是間接證明

懷疑派→颱風雨積成災大湖轉眼消逝

三百多年前的康熙大地震,究竟有無震出康熙台北湖?一直是學界辯證的議題。國立故宮博物院珍藏的「雍正台灣輿圖」、「乾隆台灣輿圖」,與國立台灣博物館鎮館之寶「康熙台灣輿圖」,近日先後在台博館特展「樸埔風情:躍動的先民身影」展出,也意外掀起究竟有無「康熙台北湖」的歷史辯證。

清康熙卅六年(一六九七)年,福州知府幕僚郁永河所寫的「裨海紀遊」,是這座湖泊唯一的文字紀錄。文中記載,他乘船過了關渡,看到一座「渺無涯涘」的大湖。隨行通事告知,三年前一場大地震,讓此地下陷成為大湖。這座僅曾現身於「雍正台灣輿圖」與「裨海紀遊」的大湖是否存在,學界爭議多年。

持懷疑態度的學者認為,繪於一六九九年的康熙台灣輿圖並無台北大湖,若是地震湖怎可能兩年內消失?他們懷疑郁永河所看到的台北湖,是多雨成災、基隆河道堵塞導致河水無法宣洩,大湖可在短時間內消失。

而根據郁描述的「渺無涯涘」與雍正台灣輿圖所繪,學者推測此湖深五公尺以上。要造成五公尺的地表錯動,要芮氏規模七以上的地震才做得到。這麼大的地震,為何只有台北盆地有災情?郁的遊記中,新竹南崁等地皆無相關災情。

對此,曾發表台北湖相關論文的台博館典藏組組長謝英宗認為,古代地圖繪製不夠精確。康熙台灣輿圖中雖未明顯繪出台北湖,但行於關渡(干豆門)的船是海船,代表此地水域夠大、並非「河流」的規模,間接證明台北湖的存在。

而雍正台灣輿圖繪者並未親至北部、憑口述繪此圖,可能因此誇張了台北湖的規模。依謝英宗的研究,造成康熙台北湖的地震,地層錯動在三公尺以內,地震規模未大到影響新竹

檔案下載

  • 新聞本文 (尚未線上開放,請洽本中心)

相關連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