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質知識網

:::
首頁 > 地質新聞

花蓮紅葉溫泉 百年建築飄日本味

  • 發佈日期:2014/03/10
  • 點閱數:1987
  • 資料來源: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
【聯合報╱記者段鴻裕、范振和╱花蓮報導】

花蓮縣萬榮鄉紅葉溫泉旅社,日據時期曾被設為警察療養所,專屬高階官員使用。 記者段鴻裕╱攝影

光復後,紅葉溫泉旅社成為全天候開放的泡湯聖地。 記者段鴻裕╱攝影

台灣東部有兩個紅葉村,也有兩個紅葉溫泉,許多想泡溫泉的民眾老是搞不清楚,其實,台東的紅葉溫泉區還有個帶動數十年來台灣棒球熱潮的紅葉少棒隊,不過,因土石流影響而暫停對外開放,目前僅剩花蓮縣由日據時代開發、延續下來的紅葉溫泉

紅葉溫泉花蓮縣中部地區著名的溫泉區,位於瑞穗溫泉區上方,周圍是山谷、溪流,環境清幽;去年至今,寒流連續來襲,許多民眾專程到台灣東部泡湯,不少內行人駕車直驅深山,泡紅葉溫泉

不過,台灣的紅葉溫泉卻有兩個,而且都在「紅葉村」內,許多人上網查詢,如果一開始沒標明縣市,經常混淆;而兩地相隔上百里,只要走錯方向,想泡溫泉的興頭一定會「泡湯」。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遊憩課長韓紹華解釋,花蓮縣萬榮鄉的「內溫泉」叫紅葉溫泉,「外溫泉」就是瑞穗溫泉;而位於台東縣延平鄉紅葉溫泉,後來則命名為「紅葉溫泉親水公園」。

「不少人對花蓮、台東各有紅葉溫泉,分不清楚,其實是因為分別位於萬榮鄉紅葉村與延平鄉紅葉村所致。」韓紹華表示,民國98年八八風災後,台東「紅葉溫泉親水公園」停止對外開放,延平鄉公所本來有意開發,去年又碰到颱風攪局,土石流為患,無法開發,「目前只剩花蓮縣境內有『紅葉溫泉』了!」

其實,花蓮縣萬榮鄉紅葉村的的紅葉溫泉,最早是由當地的太魯閣族原住民發現,源頭就是紅葉溪。民國8年,日本人開始開發並設公共浴池,因山區管制、位置偏遠、交通不便,雖有盛名,但來泡湯的人相當有限,日本人更在當地設置「警察療養所」,專供高階官員使用。

光復後,改名為「紅葉溫泉旅社」,由私人經營。第二代老闆呂芳湧說,紅葉溫泉除了享受泡湯,最深深吸引遊客的就是懷舊,木造結構、榻榻米房間、公共浴池都是從日本時代延續至今,主結構已超過百年歷史,他還保留著光復初期留下的1小枚刻有「萬榮」的木質章,「有專家考證,可能是全台溫泉區唯一保留至今的地名印章了。」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在紅葉溫泉區入口處,設置小型公園、綠地,許多遊客愛上這處全天候24小時開放的溫泉源頭。呂芳湧說,「有時半夜兩三點,還有從北部來的車隊,帶著一整群人來泡湯。」

萬榮鄉紅葉溫泉旅社 曾是日高官招待所

花蓮縣萬榮鄉紅葉溫泉旅社第二代老闆呂芳湧,他所站的旅社大門和牌匾,都是光復初期父親接手經營時所留下,帶著古早味。 記者段鴻裕╱攝影

「以前,溫泉周圍住了很多太魯閣族的原住民啊!」花蓮縣萬榮鄉紅葉溫泉旅社負責人呂芳湧昨天說,紅葉溫泉位於山區,「光復後,還要申請入山證才能進來,現在大家隨時都能來泡溫泉。」

站在木造結構、木質長廊,又隔出一間間榻榻米房間、通舖的「紅葉溫泉旅社」,懷舊氛圍從四方襲來,偶爾還聞得到夾雜木頭與榻榻米的香氣;這份延續百年的感觸,成為紅葉溫泉區的特色,老闆娘林銀妹說,「很多人就是指定要住榻榻米的房間」而以溫泉煮熟後再滷製的溫泉茶葉蛋,更是許多泡湯民眾必吃的美食。

紅葉溫泉旅社在日據時期被當成「警察療養所」,呂芳湧說,其實就是日本高級長官的招待所,他們專用的地方,直到民國41年,他父親呂傳連與朋友自新竹縣關西鎮來到花蓮,接手經營「紅葉溫泉旅社」,父親的朋友退出後,就由他們家族獨力經營。

早年交通不便,進出位於偏遠山區的紅葉溫泉必須花費不少時間,「而且還要向當時的鳳林警察分局申請入山證」,早年經營紅葉溫泉,相當不容易,憑著是山區自然湧出的溫泉優勢,才能讓泡湯客都維持穩定,山區管制解除後,進出紅葉溫泉更方便。

年輕時的呂芳湧曾在瑞穗鄉的金龍戲院協助放映電影,民國61年,瑞穗鄉發生芮氏規模7以上的大地震,他當時正在搭車入伍途中,直到進了部隊,才由同袍告知,等到退伍後,他馬上返鄉,跟著父親經營、接手溫泉旅社,父子兩代經營超過60年。

「環境沒什麼變」,旅社牆壁還掛著日據及光復初期,紅葉溫泉旅社的環境或人等相片,父親西裝筆挺地端坐中間,呂芳湧說,「站在旁邊的小個子就是我。」往事歷歷,都在他的腦海中不斷浮現。

「現在到紅葉泡溫泉,都是享受,年輕人、中年人都有。」呂芳湧、林銀妹為了迎合大家泡溫泉的時間,夫妻、子女輪流排班,全天候營業,「溫泉的淡旺季差很大,用心經營,給顧客方便,最實在。」

檔案下載

  • 聯合報新聞本文 (尚未線上開放,請洽本中心)

相關連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