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質知識網

:::
首頁 > 地質新聞

東京物語/日本「智慧型」防震速報

  • 發佈日期:2013/10/09
  • 點閱數:1379
  • 資料來源: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
【聯合報╱東京記者雷光涵】

今年一月某晚,電視播到一半,螢幕上方出現「緊急地震速報」,顯示某處發生地震預測東京地區也會有四級震度;一分多鐘後,住處搖晃起來。

除了電視快訊,日本三大電信公司也提供地震速報通知,手機用戶身處地區若可能發生四級以上劇烈搖晃,就會收到緊急通知。

這項二○○四年起測試、二○○七年實施的地震速報,在二○一一年三一一大地震時給了東京民眾六十三秒的逃生時間。強烈地震發生前六十秒都是自救的黃金時間;隨後而來的海嘯警報也救了許多人性命。

日本也想到要因應強震造成的斷電及網路通訊需求,有自動發電功能的販賣機於三一一強震後發揮效果,內部電腦自動切換為「免費模式」,盡可能提供機內的飲料給災民。電信業於災難時開放免費wifi網路,讓仍有辦法上網的災民,可用通訊軟體向家人報平安,是電話不通的另一選擇。

三一一強震為日本人防災避難帶來新課題。當時首都圈大眾運輸停擺,該怎麼平安回家、或該不該立刻走路回家,都是問題。市面上新發行避難地圖,讓人查詢公司與住家間最佳步行路線,包括路線上有多少救援物資備品站。

最近業者開發有「實境擴張」功能的App,智慧型手機一舉起來,就可得知自宅或公司附近的避難所、醫院的行進方向,且可預先存檔,不受收訊影響。

雖說日人防災意識強烈,缺失在所難免。今年八月曾發布一次六級強震警報,在甲子園看棒球賽的觀眾,都拿起手機看簡訊,卻沒人逃命。所幸是「烏龍預報」,未造成傷亡。高校棒球總會事後回應,大會規章說「有地震發生才需疏散觀眾」,當時「還未發生地震」。這件「看球不要命」插曲後,高校棒總被迫修改規章。

檔案下載

  • 聯合報新聞本文 (尚未線上開放,請洽本中心)

相關連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