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地質新聞
任何人都無法否認,全球面臨氣候劇烈變化衝擊,前一刻可能無預警的大規模雨災,接下來或面臨長期缺水考驗。尤其台灣身處環境敏感地帶,絕對是政府治理一大難題。 在水資源應用上,台灣年均雨量超過二五○○公釐,一年降水量達九○○億噸,理論上不該缺水。但近年洪旱交替變成常態,未來只會更加惡化。 我認為,開源節流是充分利用水資源的不二法門,以當前社會情勢,加蓋水庫機率實在不高。要擺脫惡性循環,首先須有效保養水庫。以台北市為例,全力防堵集水區開發與汙染,絕不輕啟觀光娛樂使用,強化山林保育。 翡翠水庫至今淤積率不到六%,不但水質潔淨,大旱時蓄水量當然明顯優於其他水庫。雖然嚴格管制或得罪業者,讓人覺得市府不通人情,但對照其他水庫動輒百億整治經費與少雨則旱的窘境,我認為,正確的政策即使不受歡迎也要堅持下去。 其次,防堵自來水漏水不能是空話,須以數字精確管理。我就任市長前,台灣自來水漏水率差不多廿五%,台北市管道密集,比例更高到廿八%。 但我們決定全面汰換最先進不鏽鋼管材,目前漏水率已下降約十%,低於十九%,一年省下四分之一翡翠水庫水量,不但讓大臺北用水無虞,也才能支援石門水庫供水區域民眾。我們更有信心二○二五年達到漏水率十%的目標。 未來要仰賴水庫補充用水已是不可能任務,政府只有痛下決心,堅持水庫清淤、保育,提升用水效率,幫民眾找到正確節水方式,才能降低衝擊。當然過程中會造成些許不便,但我覺得,台灣民眾對支持環保已經有足夠素養與正確態度。 以台北市為例,透過市府創意宣導,每人每日家庭生活用水量五年內降低十六.三%,達到廿年來用水量新低,也使我們打敗東京,獲得亞洲首獎。近日政府宣布二○一六年開始有八座汙水回收廠陸續營運提供工業用水,也是跨出正確的一步。
有主張有魄力,才能做未來的領袖 郝龍斌:節流防漏 須有效保養水庫
- 發佈日期:2013/04/08
- 點閱數:666
- 資料來源: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
檔案下載
- 本文 (尚未線上開放,請洽本中心)

Facebook
Line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