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質知識網

:::
首頁 > 地質新聞

北二高走山關鍵原因:地下水滲、地錨鏽蝕

  • 發佈日期:2011/04/13
  • 點閱數:12657
  • 資料來源: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
國道3號南下3.1公里去年走山造成四死,交通部已完成調查報告,認為走山原因是地下水滲漏造成順向坡破壞,加上施工時灌漿不滿,造成地錨預力鋼絞線鏽蝕。左圖為去年當時走山情況,看了令人怵目驚心。 聯合報系資料照

造成四人死亡的國道3號(北二高)走山事件發生即將滿一年,交通部委託專家進行的調查報告已經完成,認為國道3號南下3.1公里的大規模走山,除了地下水滲漏造成順向坡破壞,施工時灌漿不滿,造成地錨預力鋼絞線鏽蝕,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針對這項發現,專案調查委員會建議交通部,不只國道高速公路,包括省道甚至縣鄉道,也要建置全面性公路邊坡安全檢測制度。現行的地錨設計和施工規範,也要重新檢討,並且對有安全疑慮地錨邊坡,加強維護和補強。

針對地錨鏽蝕的問題,參與調查的專家表示,不只全國公路系統要重新檢測地錨安全,有邊坡設計的學校建築、住宅社區,如果邊坡已經年久老舊,最好全面檢測排水是否正常,有無排水設施堵塞或滲水情況,避免類似不幸再發生。

根據調查報告,去年國道3號3.1公里處發生的大規模崩塌走山事件,專家經過土壤力學試驗、透水試驗、岩石礦物分析,並且對地錨進行內視調查後,認為在發生大規模崩塌前,事故地點的順向坡,已因為地下水入滲造成坡面土石軟化,到達臨界滑動狀況。

但當時維持邊坡穩定的地錨,內部已經鏽蝕,地錨鋼絞線無法承受土石重量,才導致重達20立方公尺的土石,在無風無雨的情況下瞬間滑落釀成重災。

參與調查的專家指出,當初施工單位雖然已按照施工規範施工,但顯然包覆地錨鋼絞線的套管,在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生脫離或破損沒有完全密合;加上灌漿灌漿材料乾燥收縮,造成灌漿不滿,套管內出現孔隙,地錨鋼絞線沒有完全被包覆,一旦地下水滲漏進入套管,就造成綱絞線鏽蝕。

調查委員會也認為,發生走山的國道3號順向坡,鄰近還有一條台62線,也是以開挖路塹的方式施工,造成當地大地應力環境變化。調查建議交通部未來規畫興建新的道路時,應該避免兩條道路,同時在一處順向坡開挖路塹。

檔案下載

  • 聯合報新聞本文 (尚未線上開放,請洽本中心)

相關連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