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地質新聞
我首發現行星形成證據
【蘇岱崙╱台北報導】中央研究院研究團隊首度發現行星形成證據,研究人員利用夏威夷毛納基峰(Mauna Kea)上的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觀測到御夫座的年輕恆星AB Aur周圍的氣體星盤形成螺旋狀結構,推論有巨大行星正在形成。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天文界首度發現行星形成的過程。
為塵埃螺旋臂結構
研究成果刊於七月十日出刊的美國《天文物理期刊》上,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所籌備處研究助理林欣儀昨表示,年輕恆星AB Aur距地球四百七十光年,但科學家並不清楚這顆恆星周圍物質分布狀況及運動狀態等,此次是和日本國家天文台合作,幾可確認周圍的盤狀星體是巨大行星形成過程中的塵埃螺旋臂結構。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教授李太楓說,這研究的意義是找到支持新行星形成理論的證據。
行星形成示意圖
中研院研究團隊觀測發現,環繞在恆星周圍的氣體星盤形成了螺旋狀結構(紅色部分),推斷極可能有一巨大行星正在形成。
資料來源:中研院天文所籌備處
我首發現行星形成證據
- 發佈日期:2006/07/11
- 點閱數:1140
- 資料來源: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
【蘇岱崙╱台北報導】中央研究院研究團隊首度發現行星形成證據,研究人員利用夏威夷毛納基峰(Mauna Kea)上的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觀測到御夫座的年輕恆星AB Aur周圍的氣體星盤形成螺旋狀結構,推論有巨大行星正在形成。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天文界首度發現行星形成的過程。
為塵埃螺旋臂結構
研究成果刊於七月十日出刊的美國《天文物理期刊》上,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所籌備處研究助理林欣儀昨表示,年輕恆星AB Aur距地球四百七十光年,但科學家並不清楚這顆恆星周圍物質分布狀況及運動狀態等,此次是和日本國家天文台合作,幾可確認周圍的盤狀星體是巨大行星形成過程中的塵埃螺旋臂結構。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教授李太楓說,這研究的意義是找到支持新行星形成理論的證據。
行星形成示意圖
中研院研究團隊觀測發現,環繞在恆星周圍的氣體星盤形成了螺旋狀結構(紅色部分),推斷極可能有一巨大行星正在形成。
資料來源:中研院天文所籌備處
檔案下載
- 新聞全文 (尚未線上開放,請洽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