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地質大事紀
民國90年7月30日凌晨12時,桃芝颱風由花蓮縣附近登陸朝西北西方向行進,受中央山脈阻擋滯留於臺灣中部及山區10小時以上,豪雨引發陳有蘭溪、東埔蚋溪、清水溪等山洪爆發,造成多處坡地崩塌及土石流災害。南投縣因經歷921集集地震而使地層破裂鬆動,全縣崩坍地約15,561處,桃芝颱風帶來大量降雨,引發大型坡地崩塌及土石流,且有為數眾多之較小規模的災害發生。桃芝颱風的規模雖然遠小於1996年的賀伯颱風,總降雨量也僅有其三到四成,但是造成的災情卻遠大於賀伯颱風,主要原因是921集集地震造成邊坡組成物質鬆動,受到豪雨的沖刷後,便非常容易崩移。尤其在溪頭到有水坑一帶,在邊坡上半部的陡崖部分,除了有一系列的裸露地是因為921集集地震造成的崩塌外,主要的泥沙發生區都位於原來的崖錐堆積區,而這些崖錐崩積物是過去歷年的崩積成果,正好被颱風誘發往下邊坡移動。
參考:中華民國大地工程學會(2001)桃芝颱風造成之土石流災害。
桃芝颱風土石流災害
- 發佈日期:2001/07/31
- 點閱數:3755
- 資料來源: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
參考:中華民國大地工程學會(2001)桃芝颱風造成之土石流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