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地質大事紀
民國八十六年七月一日深夜,南投縣中寮鄉復興村雙坑山區,發生大規模的山崩,造成二戶民宅倒塌全毀,雙坑產業道路柔腸寸斷滑落溪谷,雙坑對外交通完全中斷,數十戶居民受困山區的地質災害。災害發生之一個月前,本區即降雨不斷,86年6月降雨日數已達25日以上,加上7月1日當天降雨量更高達110公釐,沒想到當夜即發生地層滑動。
本區山崩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 地質構造因素:標準順向坡地形。過去發生山崩之後,雖暫時平靜,不過仍為一步穩定區域,才會再次發生滑動。
2. 地質材料因素:包括表層的表土、風化砂岩與其下的泥質岩層。砂岩透水及儲水性均佳,加上過去受到滑動的作用,已產生許多張力裂隙,更有利於地下水的流通。泥岩層為一不透水層,但遇水迅速軟化,抗滑動的剪力強度降低,易於滑動。
3. 坡址受河流側向侵蝕:鹿寮坑溪上游支流流經本滑動區東側,造成側蝕及下切作用,形成陡崖,給予地層滑動的自由空間。
4. 降水:連續降雨量是本區地滑的主要誘因之ㄧ。滑動區因長期降雨,使得表層砂岩富含地下水,而減低砂岩強度及產生滑動面間的上舉升力,並降低剪力強度,最後導致地層的滑動與崩解。
5. 濫墾:本滑動區主要植物為香蕉與檳榔等經濟作物,少有其他天然植被,二者均屬淺根性植物,無水土保持功能。此外除草、翻鬆土壤等耕作行為,加強地表水下滲作用,對滑動區的穩定尤為不利。
參考:中臺灣山崩災害專輯(一)
南投中寮雙坑地區滑崩災害
- 發佈日期:1997/07/01
- 點閱數:3325
- 資料來源: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
本區山崩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 地質構造因素:標準順向坡地形。過去發生山崩之後,雖暫時平靜,不過仍為一步穩定區域,才會再次發生滑動。
2. 地質材料因素:包括表層的表土、風化砂岩與其下的泥質岩層。砂岩透水及儲水性均佳,加上過去受到滑動的作用,已產生許多張力裂隙,更有利於地下水的流通。泥岩層為一不透水層,但遇水迅速軟化,抗滑動的剪力強度降低,易於滑動。
3. 坡址受河流側向侵蝕:鹿寮坑溪上游支流流經本滑動區東側,造成側蝕及下切作用,形成陡崖,給予地層滑動的自由空間。
4. 降水:連續降雨量是本區地滑的主要誘因之ㄧ。滑動區因長期降雨,使得表層砂岩富含地下水,而減低砂岩強度及產生滑動面間的上舉升力,並降低剪力強度,最後導致地層的滑動與崩解。
5. 濫墾:本滑動區主要植物為香蕉與檳榔等經濟作物,少有其他天然植被,二者均屬淺根性植物,無水土保持功能。此外除草、翻鬆土壤等耕作行為,加強地表水下滲作用,對滑動區的穩定尤為不利。
參考:中臺灣山崩災害專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