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質知識網

:::
首頁 > 地質大事紀

梨山地滑

  • 發佈日期:1990/04/15
  • 點閱數:5255
  • 資料來源: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
民國79年4月15日,梨山地區因連續降雨發生地層滑動,造成梨山賓館、國民旅舍、公路局車站等重要建物嚴重受損,並導致橫貫公路宜蘭支線路基坍滑,交通中斷,使得此中部橫貫公路上的觀光旅遊勝地,成為地滑危險地區。
梨山位於臺中市東北東方約100公里之中央山脈內,為中部橫貫公路及其宜蘭支線的交會點。地滑區面積約230公頃,呈倒三角形,地勢由南向北遞降,終而沒入德基水庫
根據能資所(1993)調查結果,推測梨山地滑區在過去曾發生大規模的岩盤地滑,造成一馬蹄形陡坡(古滑落崖)下凹地內有一向北延伸之平緩小山脊(古滑動體),形成凸狀台地型之地滑地形。古滑動體的材料較周圍岩層破碎,易受地表水、地下水或降雨等滲透而風化或黏土化,發展成一系列十數個較小的滑動體,再度滑動,形成現在之風化岩地滑。
由災害發生前後之降雨資料分析,累積雨量及總雨量與歷年相比較,均為最大值,因此可知持續性的降雨,提供足量雨水儲存在滑動體內,成為發生災害的主要誘因之一。此外,雨水除可直接由區域內地表或裂隙滲入地下外,更可沿著背後陡坡匯集涵養本區之地下水,提升滑動面之孔隙水壓,降低土壤有效應力,破壞邊坡穩定性,造成本次風化岩地滑的主要誘因。

梨山地滑災害:臺灣山崩災害專輯(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