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排序依

  • 1
    太麻里[臺灣地質圖幅及說明書1/50,000]
    • 出版年:2025[民114]
    • 著者: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Geological Survey and Mining Management Agency, MOEA);
    • 資料類型:地圖

           本圖幅範圍,西起東經120度45分,東迄121度00分,南起北緯22度30分,北迄22度45分,東西寬約25公里,南北長約28公里,涵蓋面積約700平方公里。行政區隸屬屏東縣霧台鄉,以及臺東縣卑南鄉、太麻里鄉、金峰鄉與達仁鄉。本圖幅的鄰接圖幅,東接臺東與知本圖幅(林偉雄等,2008),南接大武圖幅(林偉雄等,1993),西為潮州圖幅(林啓文等,2011),北為美奈田山圖幅。

  • 2
    和平[臺灣地質圖幅及說明書1/50,000]
    • 出版年:2024[民113]
    • 著者: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Geological Survey and Mining Management Agency, MOEA);
    • 資料類型:地圖

           本圖幅號,東為南澳圖幅(林啓文等,1993),南屬新城圖幅(羅偉等 2009),西鄰環山圖幅(何恭睿等,2019),北接三星圖幅(林啓文與林偉雄 1995)。行政區分別隸屬於宜蘭縣南澳鄉與花蓮縣秀林鄉,範圍西起東經121度30分,東迄121度45分;南起北緯24度15分,北迄24度30分;東西寬25.3公里,南北長27.7公里;全區面積將近700平方公里。

  • 3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年報. 一一二年
    • 出版年:2024[民113]
    • 著者: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Geological Survey and Mining Management Agency, MOEA);
    • 資料類型:期刊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為執掌全國地質調查及研究之最高行政機關,亦為專門技術兼具科技落地應用之政策執行機關;各項地質調查成果對於農業、水利、交通、土木乃至整體之科技、產業等園區開發、社區開發等,皆需完善的基礎地質架構、地層資料等做為規劃設計的根基,亦即本所肩負提供各界國家基礎地質與環境各項資料之使命。

           本所為達成「建立完善之國家地質資料,支援國土、環境與資源安全永續利用」之目標,推動之核心工作項目包括:基本地質調查、資源地質調查、災害地質調查、執行地質法及地質資料供應與諮詢服務等。此外,如何有效應用調查研究成果,並轉換表現形式以使能廣為提供各界所用,亦為本所積極思考及推動之工作重點;唯有各界能易於取得地質資料、利用資料,進而衍生及加值產出社會價值,此實為本所對民眾服務之社會責任...

  • 4
    地質 43卷4期
    • 出版年:2024[民113]
    • 著者: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Geological Survey and Mining Management Agency, MOEA);
    • 資料類型:期刊

            本期就一起走訪西半部的大甲溪流域吧!大甲溪流域位於中部地區,主要流經臺中市及南投縣,流域地形多樣,上游以峽谷、曲流地形為主,中游有狹小的河階,下游有沖積扇與寬闊的河階面,各段皆呈現不同的風貌。以地質學家的角度來看,大甲溪流經中央山脈、雪山山脈、西部麓山帶,以及臺中盆地暨西部平原等地質分區,不同時期的造山運動及地質作用形成地層變化...

  • 5
    地質 43卷3期
    • 出版年:2024[民113]
    • 著者: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Geological Survey and Mining Management Agency, MOEA);
    • 資料類型:期刊

            本期內容將帶領您走進「臺灣的地礦化石珍藏」奇妙世界。從歐洲的奇珍室,到臺灣第一座博物館的化石物語,我們一同探索這些珍藏背後的故事。這些化石不僅僅是靜默的展品,它們是地球歷史的活化石,是科學研究的寶貴資源。在臺灣,這樣的珍藏尤為豐富,從花東地區變質岩帶中發現的寶石礦藏,到日常生活中隱藏的礦物蹤跡,每一件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 6
    2024地質賞析之旅─相依板塊 花蓮.臺東.綠島.蘭嶼 變動山河海
    • 出版年:2024[民113]
    • 著者: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Geological Survey and Mining Management Agency, MOEA);
    • 資料類型:圖書

      臺灣在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碰撞下,於 600 萬年前開始露出海平面,島上優異發展的能量自此開始,到現代創造出多元的人、文、地、產、景風貌。過去 10多年來,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現已合併為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為了強化社會大眾對國土地質的認知,以多元形式推動地質旅遊路線或景點,經常帶領各界實際踩線體驗,除了推動地質環境教育,更藉此凸顯地方特色地質,希望對觀光旅遊及經濟發展有所助益。
      為推動臺灣的地質知識,以「倡議地質生活圈」之構思,自 104 年起,將臺灣各地之特色地質融入旅遊路線,分別在花蓮縣玉里鎮、臺東縣卑南鄉、屏東縣恆春鎮、高雄市燕巢區、南投縣竹山鎮、臺南市七股區、桃竹苗地區、北北基地區,以及宜蘭縣頭城鎮,辦理一系列地質景點賞析及知識傳遞活動,以「跨越歐亞板塊」—「奔向利吉惡地」—「追上半島飛石」—「踏近燕巢泥岩」—「飛躍車籠埔斷層」—「踩遍鯤鯓內海」—「挑戰礫岩」—「登上大屯火山」—「親近蘭陽大地資源」等主題鋪陳,推動地方特色地質。113 年再次回到花東地區,結合地質與礦業領域,以及地質環境防災知識,邀請並引領民眾學習及親身體驗花東地區之地質環境、礦產資源以及原住民文化。
      本中心出版之《地質》期刊曾於第 34 卷第 2 期「創意地質旅遊 漫遊臺灣後山 ──花蓮縣、臺東縣」詳細介紹了花蓮、臺東的重要地質景觀,並將精華內容重編成「跨越板塊 花東地質新感動」手冊,使讀者能輕鬆閱讀、遊賞花東地方的特色地質。本冊以當年路線為基礎,循近年地質賞析之旅手冊架構改版編輯,加入地質公園、地熱等議題、特別推薦篇章,以及《地質》期刊第 40 卷第 1、2 期「創意地質旅遊 漫遊臺灣後山──蘭嶼、綠島」內容,完整呈現花東地區多變的板塊、山脈、縱谷、河川、海岸與島嶼特色地質。

  • 7
    地質 43卷2期
    • 出版年:2024[民113]
    • 著者: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Geological Survey and Mining Management Agency, MOEA);
    • 資料類型:期刊

            臺灣地形陡峭,降雨時空分布不均,有限的平原區域富含地下水,成為民生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早年因人為不當取用、法規不完備,以及管理制度分散,造成地層下陷、土壤及地下水汙染等災害,到現在仍持續整治中,因此,有效的管理策略不僅能確保水資源的永續利用,還能防止水質汙染及地層下陷。本期企劃「地下水資源的經營管理及永續利用」專題,試圖透過不同面向來探討地下水資源使用現況與管理困境,以及未來發展的契機...

  • 8
    地質 43卷1期
    • 出版年:2024[民113]
    • 著者: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Geological Survey and Mining Management Agency, MOEA);
    • 資料類型:期刊

           地熱能源將在臺灣的能源結構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隨著技術的進步與政策的持續支持,地熱開發將從探勘階段逐步走向商業化,為臺灣提供穩定且潔淨的能源供應。同時,地熱能源的開發也將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實現能源轉型與地方經濟大幅發展的雙贏局面。臺灣的地熱能源之路雖然起步有些晚,相信在各界菁英齊心合力推動之下,能夠急起直追,成為2050淨零碳排目標的重要推手...

  • 9
    土場[臺灣地質圖幅及說明書1/50,000]
    • 出版年:2024[民113]
    • 著者: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Geological Survey and Mining Management Agency, MOEA);
    • 資料類型:地圖

           本圖幅範圍西起東經121度15分,東迄121度30分,南起北緯24度30分,北迄24度45分。行政區域隸屬於桃園市復興區、宜蘭縣大同鄉、新竹縣尖石鄉和新北市烏來區,涵蓋面積約690平方公里。本圖幅與相鄰五萬分之一圖幅的連接關係,西側為竹東圖幅(塗明寬與陳文政,1991),北側為桃園圖幅(胡剛與毛爾威1996;林啓文與張育仁,2014),東側為三星圖幅(林啓文與林偉雄,1995b),南側為環山圖幅(何恭睿等,2019)。

  • 10
    水文地質研究專輯(四)(2023)
    • 出版年:2023[民112]
    • 著者: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Central Geological Survey, MOEA);
    • 資料類型:叢書

           地下水為臺灣的重要水源,供應全臺1/3的用水量,保護及涵養地下水資源以達永續利用的目標,此為刻不容緩工作。本所於1992年起與水利署合作執行地下水觀測網計畫,持續至今已建立臺灣主要九大地下水區水文地質基本資料;為推動地下水保育與地層下陷防治,經濟部水利署爰續提「地下水保育管理暨地層下陷防治第3期計畫(110-113年)」,持續推動地下水環境調查分析,以精進地下水合理利用。本所110-112年主要工作為進行濁水溪沖積扇地下水區水文地質補充調查,提供地下水高補注潛勢地區範圍;精進水文地質架構模型,以做為地下水補注效益評估、地下水資源管理及環境監測的參據。
           此外,蘭陽平原也因其豐富地下水資源而備受重視,本所近年亦持續投入相當多的水文地質研究及調查工作。為了彙集及呈現本所近幾年來於水文地質、地下水補注、地下水數值模式推估、三維地質模型及沉積環境演育等相關研究成果,特針對濁水溪沖積扇及蘭陽平原收錄7篇論文,編輯成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特刊─水文地質研究專輯(四),希望藉此能將相關工作成果與想法,提供各界在地下水調查評估與經營管理工作的參考。

  • 11
    彙刊第36號(2023)
    • 出版年:2023[民112]
    • 著者: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Central Geological Survey, MOEA);
    •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

    1.臺灣中部初鄉斷層的構造研究
    --周稟珊、林啓文

    2.臺灣西南部鼓山斷層構造特性與活動性調查
    --劉彥求

    3.東北角鼻頭及龍洞地區正斷層
    --賴品文、黃文正

    4.臺灣東北部基隆河中游至頭城地區地質構造研究
    --林啓文、周稟珊

    5.臺灣東北海域棉花火山熱液場址硫化礦石特徵
    --徐達偉、江威德、蘇志杰、王詠絢、陳松春、林玉詩、黃克峻

    6.2016年美濃地震地表破裂現象探討
    --許晉瑋、劉彥求

  • 12
    2023地質賞析之旅─親近蘭陽大地資源
    • 出版年:2023[民112]
    • 著者: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Central Geological Survey, MOEA);
    • 資料類型:圖書

           臺灣在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碰撞下,於600萬年前開始露出海平面,島上優異發展的能量自此開始,到現代創造出多元的人、文、地、產、景風貌。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為了強化社會大眾對國土地質的認知,近年來以多元形式推廣地質旅遊路線或景點,經常帶領各界實際踩線體驗,除了推動地質環境教育,更藉此凸顯地方特色地質,希望對觀光旅遊及各項發展有所助益。
           為推動臺灣的地質知識,地質調查所以「倡議地質生活圈」之構思,將臺灣土地聚焦在板塊碰撞留下的足跡加以闡述,逐年巡推動地方特色地質。自104年起,已分年至花蓮縣玉里鎮、臺東縣卑南鄉、屏東縣恆春鎮、高雄市燕巢區、南投縣竹山鎮、臺南市七股區,為當地建立地質旅游路線,分別為「跨越歐亞板塊」一「奔向吉惡地」一「追上島飛石」一「踏近燕巢泥岩」一「飛躍車埔斷層」一「踩遍鯤鯓內海」鋪陳,推動地方特色地質;110至111年則分別以「挑戰礫岩」及「登上大屯火山」為主題,介紹桃園、新竹、苗栗與臺北、新北、基隆之地方特色地質:112年我們來到宜蘭地區,以「親近蘭陽大地資源」為主題,一窺宜蘭地區變動的地質痕跡,深化全民對於國永續管理之認同感,體驗宜蘭地區受造山運動以來及海洋營力影所造成的地質景觀、海岸線變遷與在地文化的萬種風情。
           《地質》期刊曾於第41卷第1、2期「創意地質旅遊 環山抱海勁正水——宜蘭」,將宜蘭的重要地質與景觀做詳細的介紹。此冊,將循以往精華內容重編成2023「親近蘭陽大地資源」手冊,期盼大家能再次輕鬆看見宜蘭地方的特色地質。

  • 13
    2018年0206花蓮地震地質調查工作紀實
    • 出版年:2023[民112]
    • 著者:許晉瑋(Hsu,Chin-Wei);劉彥求(Liu, Yen-Chiu);李柏村(Lee, Po-Tsun);盧詩丁(Lu, Shih-ting);黃志遠(Huang, Chih-Yuan);鄭智仁(JHENG,JHIH-REN);莊釗鳴(Jhuang, Jhao-Ming);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Central Geological Survey, MOEA);
    • 資料類型:圖書

            臺灣位處地震頻仍的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斷層活動、地震等地質災害調查研究向來是本所的重要業務項目之一。民國100 年地質法施行之後,政府陸續公告了多項的地質敏感區,主要目的為希望民眾於進行開發行為前透過加強地質調查,以避免自身受到地質環境產生的災害。其中活動斷層地質敏感區即是根據過往地震地表破壞的範圍以及現有的地質調查研究成果劃定,若有新的地質活動證據或記錄,本所也會根據調查結果更新相關資料並公布。

  • 14
    臺灣坡地環境地質圖集(東部地區)
    • 出版年:2022[民111]
    • 著者: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Central Geological Survey, MOEA);財團法人中興工程顧問社();紀宗吉(Chi, Chung-Chi);林錫宏(Lin, Hsi-hung.);朱偉嘉(Chu, Wei-Chia);謝有忠(Hsieh, Yu-Chung);簡留玄(Liu-Xuan Jian);黃春銘(Huang, Chuen-Ming);
    • 資料類型:圖書

           臺灣為遭受颱風及地震侵襲非常頻繁的地區,伴隨而來的坡地災害,造成許多生命財產的損失。為了減少坡地災害帶來的財損,中央地質調查所於民國97年出版了「都會區及周緣坡地環境地質資料庫圖集」。基於近年來山崩資料的累積,更新及增補環境地質資料庫的山崩圖資後,分別繪製山崩分布圖、順向坡與老山崩分布圖、山崩災害潛勢圖等三張圖資,出版「臺灣坡地環境地質圖集」,以期加強掌握未來可能致災之區位。
          

  • 15
    臺灣坡地環境地質圖集(南部地區)
    • 出版年:2022[民111]
    • 著者: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Central Geological Survey, MOEA);財團法人中興工程顧問社();紀宗吉(Chi, Chung-Chi);林錫宏(Lin, Hsi-hung.);朱偉嘉(Chu, Wei-Chia);謝有忠(Hsieh, Yu-Chung);簡留玄(Liu-Xuan Jian);黃春銘(Huang, Chuen-Ming);
    • 資料類型:圖書

           臺灣為遭受颱風及地震侵襲非常頻繁的地區,伴隨而來的坡地災害,造成許多生命財產的損失。為了減少坡地災害帶來的財損,中央地質調查所於民國97年出版了「都會區及周緣坡地環境地質資料庫圖集」。基於近年來山崩資料的累積,更新及增補環境地質資料庫的山崩圖資後,分別繪製山崩分布圖、順向坡與老山崩分布圖、山崩災害潛勢圖等三張圖資,出版「臺灣坡地環境地質圖集」,以期加強掌握未來可能致災之區位。
          

  • 16
    臺灣坡地環境地質圖集(中部地區)
    • 出版年:2022[民111]
    • 著者: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Central Geological Survey, MOEA);財團法人中興工程顧問社();紀宗吉(Chi, Chung-Chi);林錫宏(Lin, Hsi-hung.);朱偉嘉(Chu, Wei-Chia);謝有忠(Hsieh, Yu-Chung);簡留玄(Liu-Xuan Jian);黃春銘(Huang, Chuen-Ming);
    • 資料類型:圖書

           臺灣為遭受颱風及地震侵襲非常頻繁的地區,伴隨而來的坡地災害,造成許多生命財產的損失。為了減少坡地災害帶來的財損,中央地質調查所於民國97年出版了「都會區及周緣坡地環境地質資料庫圖集」。基於近年來山崩資料的累積,更新及增補環境地質資料庫的山崩圖資後,分別繪製山崩分布圖、順向坡與老山崩分布圖、山崩災害潛勢圖等三張圖資,出版「臺灣坡地環境地質圖集」,以期加強掌握未來可能致災之區位。
          

  • 17
    臺灣坡地環境地質圖集(北部地區)
    • 出版年:2022[民111]
    • 著者: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Central Geological Survey, MOEA);財團法人中興工程顧問社();紀宗吉(Chi, Chung-Chi);林錫宏(Lin, Hsi-hung.);朱偉嘉(Chu, Wei-Chia);謝有忠(Hsieh, Yu-Chung);簡留玄(Liu-Xuan Jian);黃春銘(Huang, Chuen-Ming);
    • 資料類型:圖書

           臺灣為遭受颱風及地震侵襲非常頻繁的地區,伴隨而來的坡地災害,造成許多生命財產的損失。為了減少坡地災害帶來的財損,中央地質調查所於民國97年出版了「都會區及周緣坡地環境地質資料庫圖集」。基於近年來山崩資料的累積,更新及增補環境地質資料庫的山崩圖資後,分別繪製山崩分布圖、順向坡與老山崩分布圖、山崩災害潛勢圖等三張圖資,出版「臺灣坡地環境地質圖集」,以期加強掌握未來可能致災之區位。
          

  • 18
    臺灣坡地環境地質圖集說明書
    • 出版年:2022[民111]
    • 著者: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Central Geological Survey, MOEA);財團法人中興工程顧問社();紀宗吉(Chi, Chung-Chi);林錫宏(Lin, Hsi-hung.);朱偉嘉(Chu, Wei-Chia);謝有忠(Hsieh, Yu-Chung);簡留玄(Liu-Xuan Jian);黃春銘(Huang, Chuen-Ming);
    • 資料類型:圖書

           臺灣為遭受颱風及地震侵襲非常頻繁的地區,伴隨而來的坡地災害,造成許多生命財產的損失。為了減少坡地災害帶來的財損,中央地質調查所於民國97年出版了「都會區及周緣坡地環境地質資料庫圖集」。基於近年來山崩資料的累積,更新及增補環境地質資料庫的山崩圖資後,分別繪製山崩分布圖、順向坡與老山崩分布圖、山崩災害潛勢圖等三張圖資,出版「臺灣坡地環境地質圖集」,以期加強掌握未來可能致災之區位。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