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地質新聞
啟用已數十年的桃園石門水庫,在土石淤泥長年淤積阻塞下,加上清淤工程難以發揮功效,迄今水庫功能日減。業者指出,若以新的專利工法徹底清淤,既可增加石門水庫蓄水能量,留住台灣每年豐沛雨水的水資源外,並可進一步延長水庫使用壽命,可說是一舉數得的做法。
近年來針對石門水庫供水及淤泥清除處理方式,相關主管單位每年提出不少解決方案,但實際上清淤進度相當有限,造成目前石門水庫不僅淤泥淤塞嚴重,十三座淤泥沈澱池約九成也塞滿淤泥,若石門水庫清淤工作不加速落實,過去經常發生的供水困境,預料將年復一年一再重演。
過去桃園業者曾多次提出石門水庫「三年清淤,三年水清」計畫,但未受到政府主管單位的重視。
凱偉專利商標事務所李玉鴻表示,「水庫淤泥浚渫資源化處理方法及裝置」專利工法擁有中華民國經濟部智財局二十年發明專利;是以環保角度出發的專利設備及技術,將淤泥變成資源,可大規模處理水庫淤泥,製成有用的土壤改質劑或建材,徹底解決過去水庫清淤無法處理的困擾...。
新專利工法清淤泥 石門水庫功能提升
- 發佈日期:2007/02/26
- 點閱數:1282
- 資料來源: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
近年來針對石門水庫供水及淤泥清除處理方式,相關主管單位每年提出不少解決方案,但實際上清淤進度相當有限,造成目前石門水庫不僅淤泥淤塞嚴重,十三座淤泥沈澱池約九成也塞滿淤泥,若石門水庫清淤工作不加速落實,過去經常發生的供水困境,預料將年復一年一再重演。
過去桃園業者曾多次提出石門水庫「三年清淤,三年水清」計畫,但未受到政府主管單位的重視。
凱偉專利商標事務所李玉鴻表示,「水庫淤泥浚渫資源化處理方法及裝置」專利工法擁有中華民國經濟部智財局二十年發明專利;是以環保角度出發的專利設備及技術,將淤泥變成資源,可大規模處理水庫淤泥,製成有用的土壤改質劑或建材,徹底解決過去水庫清淤無法處理的困擾...。
檔案下載
- 新聞本文 (尚未線上開放,請洽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