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山東南麓面對陽明山民居稠密處,有居民近日目擊,胡宗南墓園上方原本長年平靜的山麓,連日開始持續冒出白色氣體,昨日噴發情況嚴重,遠處就可觀測氣體明顯迷漫山間,仿若火燒山。由於冒煙處相對位置在七星山另一側相對位置就是小油坑,噴氣現象與小油坑相仿,且兩處一線都位在山腳斷層上,引起居民緊張,質疑斷層有活動,七星山東南麓是否將新出現如同小油坑的火山作用爆裂口,但官方未提供資訊。
陽明山的小油坑是一處後火山活動地質景觀區,位於七星山的西北麓,海拔約805公尺,當地有「後火山作用」所形成的噴氣孔、硫磺結晶、溫泉及壯觀的崩塌地形,微震頻繁的小油坑地底不但有岩漿庫,而且位在山腳與金山斷層周邊,因此國科會、中央氣象局、中央地質調查所、中研院等單位在陽明山設有大屯火山觀測站(TVO),主要的監測儀器,就安置在小油坑周邊,嚴密監控微震與火山活動。
七星山這線溫泉與噴氣口帶狀構造,皆與山腳斷層沿線形成的破裂帶有關,破裂帶可能深達地底數公里,甚至十餘公里,像是一個帶狀通道,地底下熱水、水蒸氣與硫磺氣等,會沿著山腳斷層破裂帶來到地表,形成溫泉或噴氣的爆裂口,久之可能造成地表塌陷。而七星山若出現新的噴氣口,居民擔心山腳斷層有活動。
經濟部地質調查所區域地質組李組長昨晚向記者表示,根據大屯火山觀測站近期回報的監測結果,目前大屯火山與金山、山腳斷層相關數據,都仍在背景值裡,呈現穩定狀態。對於陽明山有居民憂心山腳斷層疑出現新的爆裂口,他向記者確認冒煙地點位置後,表示將在下周率員上山實地勘查確認。
根據大屯火山觀測站官網表示,過去的地質調查顯示,大屯火山群最近的一次噴發大約是一、二十萬年前,所以大屯火山群過去常被認為是一個休火山或甚至是死火山來看待。但最近的火山灰研究指出,大屯山最後一次噴發可能在5000至6000年前。而大屯火山群正處於台北盆地的正北方,為台灣唯一具有火山自然景觀的國家公園,距離大台北的都會區的市中心與台北101大樓僅一、二十公里遠,因此大屯火山群是否復活的可能性,不僅是一個值得研究的科學問題,更關係大台北附近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TVO的說法,來自中研院研究員陳中華與兩名俄羅斯莫斯科大學教授在國際火山研究官方學術期刊發表的研究報告,他們當年在大屯山研究了10個月,發現火山群微震頻傳、小油坑噴氣口氣體來自岩漿源,推翻過去「大屯火山群最近一次噴發是20萬年前」的推論,將最近一次爆發時間拉近到5000年前,屬於國際火山學會定義萬年內有噴發紀錄的「活火山」,這份報告也促成政府在當地設立監控站。而七星山有新的不明氣體噴發點,居民因此高度關切,向媒體披露。
而據了解,七星山東南麓被觀測噴出大量氣體的位置,就位在陽明山胡宗南墓園上方。當地居民透露,胡宗南墓園周邊原本就有溫泉資源,早年先民渡海來台,傳統上其實與大陸華南及東南亞地區一樣,種植的都是長形的秈米,也就是在來米;而蓬萊米在正式命名前叫作「內地種米」、「日本種稻」,第一個推廣種植的品種叫做「中村」,是由日本九州引進,並在1921年在陽明山竹子湖首度大規模種植。而竹子湖因為當地氣候潮濕、雨量豐沛、周邊山勢能阻絕與其他稻米混種的可能性,成為了實驗性的種植好地點,在加上鄰近的「梔子寮埔」還有硫磺溫泉源頭,能用來替稻種殺菌及催芽,更讓當地成為當時萬中選一的蓬萊米「育種之地」,胡宗南墓園周邊的溫泉氣體資源,就曾被日人用來替「日本種稻」進行消毒和催芽。溫泉法通過後,陽明山溫泉開發受到嚴格管制,氣體噴發是七星山有新的爆裂口自然產生?還是有人為私自開挖七星山地表導致溫泉氣噴發?有待主管單位進一步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