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地質新聞
重災區魯甸 40萬人棲身山中
雲南昭通魯甸昨發生規模六點五地震,昭通位處青藏高原邊緣,近年已是地震高發地區,然因高原地形險峻,加上昨今兩日將出現雷雨氣候,也為搶救帶來困難。
記者三年前曾因採訪途經昭通市,當地位處早期台灣地理教科書所稱的雲貴高原,而昭通是雲南最北的縣市,東西兩翼是貴州省與四川省;由海拔一千八百公尺的省會昆明出發,沿著G八十五號國道北上,景觀越是險峻。
從曲靖進入昭通境內後,高原風貌一路映入眼簾,放眼所及均是海拔動輒三、四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峻嶺,一般道路則是沿著大山緩緩上行,觸目所及就像從南投埔里,往梨山或合歡山的道路。
以此次地震重災區之一的魯甸縣為例,縣境內最高海拔三千三百多公尺、最低海拔五百六十公尺,落差高達近三千公尺,而縣城文屏鎮的海拔一千九百多公尺;可見,救援隊欲深入各鄉村搶救,首要難關是道路是否暢通。
至於震央龍頭山鎮,距離縣城有四十公里遠,若以台灣做類比,龍頭山鎮是在梨山,而魯甸縣縣城是埔里鎮,昭通市則是台中市;可以想像,山區路途遙遠且險峻,救援通道能否順利打通是場挑戰。
依目前情況看,地震引發的土石流已摧毀不少道路,加上昨晚、今天與明天均是雷雨天氣,地震導致土石鬆動再加上下雨,恐讓連接深山裡各村的「村村通(柏油產業道路)」更加難行,造成搶救困難。
此外,因當地山脈遭溪流河谷切穿,垂直落差可達七十度之高,特別容易因山體垮塌形成堰塞湖,造成地震後的二度危險;且更重要的,單是魯甸縣有近四十萬人口遍布在高原山嶺裡,實際傷亡人數恐再增加。
雷雨、土石流 高原地形搶救難
- 發佈日期:2014/08/04
- 點閱數:724
- 資料來源: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
雲南昭通魯甸昨發生規模六點五地震,昭通位處青藏高原邊緣,近年已是地震高發地區,然因高原地形險峻,加上昨今兩日將出現雷雨氣候,也為搶救帶來困難。
記者三年前曾因採訪途經昭通市,當地位處早期台灣地理教科書所稱的雲貴高原,而昭通是雲南最北的縣市,東西兩翼是貴州省與四川省;由海拔一千八百公尺的省會昆明出發,沿著G八十五號國道北上,景觀越是險峻。
從曲靖進入昭通境內後,高原風貌一路映入眼簾,放眼所及均是海拔動輒三、四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峻嶺,一般道路則是沿著大山緩緩上行,觸目所及就像從南投埔里,往梨山或合歡山的道路。
以此次地震重災區之一的魯甸縣為例,縣境內最高海拔三千三百多公尺、最低海拔五百六十公尺,落差高達近三千公尺,而縣城文屏鎮的海拔一千九百多公尺;可見,救援隊欲深入各鄉村搶救,首要難關是道路是否暢通。
至於震央龍頭山鎮,距離縣城有四十公里遠,若以台灣做類比,龍頭山鎮是在梨山,而魯甸縣縣城是埔里鎮,昭通市則是台中市;可以想像,山區路途遙遠且險峻,救援通道能否順利打通是場挑戰。
依目前情況看,地震引發的土石流已摧毀不少道路,加上昨晚、今天與明天均是雷雨天氣,地震導致土石鬆動再加上下雨,恐讓連接深山裡各村的「村村通(柏油產業道路)」更加難行,造成搶救困難。
此外,因當地山脈遭溪流河谷切穿,垂直落差可達七十度之高,特別容易因山體垮塌形成堰塞湖,造成地震後的二度危險;且更重要的,單是魯甸縣有近四十萬人口遍布在高原山嶺裡,實際傷亡人數恐再增加。
檔案下載
- 聯合報新聞本文 (尚未線上開放,請洽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