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液化Soil Liquefaction賈儀平 (Chia, Yee-Ping)土壤液化主要出現在地下淺層,處於水飽和狀態的鬆散細砂或粉砂土壤,這些幾乎沒有凝聚力而且透水性較差的土壤,受到強烈的震動(例如地震或爆炸)時,土壤受到壓縮,土壤顆粒排列趨於緊密,孔隙率降低,導致孔隙水壓急速升高,使顆粒接觸點之有效應力瞬間趨近於零,並喪失其剪力強度,因此土壤暫時出現像黏性液體流動的行為。 最容易發生液化的土壤是近一萬年新沉積的砂質及粉砂質土壤,由於地下水面或地面水體下方淺處的沉積物是處於水飽和狀況,土壤的凝聚力又很低,因此地震發生時,在人工回填的海埔新生地及鄰近河流、湖泊與海洋的新沉積地區,土壤液化現象特別明顯。 土壤液化可能會引發噴砂、山崩及地層下陷災害,損壞交通路線、港灣與河海工程設施,並造成建築結構體發生龜裂或傾斜,以及維生管線破壞等。1999年集集地震造成彰化縣員林鎮、社頭鄉和大村鄉等地都出現嚴重的土壤液化現象,尤其是員林鎮崙雅里,廣達3平方公里發生土壤液化,有些民房因而下陷達33公分,臺中港的堤防設施也遭到破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