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岡岩Granite劉德慶 (Liu, Teh-Ching)花岡岩為酸性岩漿在地殼深部緩慢冷卻結晶而成,顏色依其所含礦物比例而定(圖1),從淡色到深色都有,常見的有白色、灰色、肉紅色和深紅色。常見的花岡岩,礦物顆粒較粗,呈等粒狀結構,主要礦物有石英、鹼性長石和斜長石,含少量白雲母、黑雲母、角閃石、輝石。 花岡岩為侵入岩,為大陸地殼常見的火成岩,常為沉積岩之基盤。化學成分與流紋岩相似,二氧化矽含量在百分之六十九以上。 花岡岩常以大規模岩基產出,花岡岩常見於造山帶的大陸邊緣,例如:美國西部綿延一千公里以上。而非造山帶、島弧和洋盆亦可發現。 我國花岡岩主要分布在金門本島、烈嶼及馬祖地區。金門花崗石醫院曾為全世界唯一藏身山腹中的醫院。由於花岡岩非常堅硬,官兵在花岡岩中挖掘四通八達的坑道,充當醫院用途,為戰地的一大特色,今已歸金門酒廠管理而不做醫院之用。 臺灣東部也有花岡岩出露,以花蓮和平為例(圖2),所含礦物為白雲母、黑雲母、鉀長石、斜長石、石英、角閃石、陽起石、綠泥石和綠簾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