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位置首頁 > 地質百科
  • 回上一頁

地質百科

推到:
  • Facebook
  • Twitter
  • Plurk

第四紀Quaternary

陳華玟 (Chen, Hua-Wen)

  第四紀是儒勒﹒迪斯努瓦耶(Desnoyers)在1829年提出使用於指稱其在巴黎塞納河(Seine)盆地研究比新近紀(表1)年輕的沉積物第四紀地質時代中最新的一個紀,它包括全新世更新世兩個世。關於第四紀開始的時期有2種看法:1.第四紀開始的時期約為180.6萬年以前,是與較近的冰川期相符的時間。2.第四紀是等同於北半球的冰期及間冰期的循環時期。因此是以北半球冰期的開始作為第四紀的開始。若依後者之看法,則原屬於新近紀上新世最新的一部分就成為第四紀的一部份,且此部份應歸併入更新世中,開始的時間大約為260萬年以前。在2009年以前,國際地層委員會是採用第四紀開始的時期,約為180.6萬年以前,而在2009年經前述兩派學者提案後,開放各界投票及陳述意見,並就提案展開討論,再將投票結果送交國際地科聯盟(IUGS)做決議(陳華玟,2010)。2009年最後的決議則是將第四紀的底界下延至 258.8萬年前。

  第四紀的260萬年中已被確證人類已存在。在這段時間裡氣候不斷變化,冰期與間冰期交換。在冰期中冰川可以由北極一直延伸到緯度40度的地方。在這段期間只有很少新的動物種類產生(可能因為這段時間比較短)。在更新世末期,北半球有不少哺乳類動物如劍齒虎、猛獁象、乳齒象、雕齒獸(圖2)等滅絕。馬、駱駝等在北美洲滅絕。

  臺灣的第四紀地層,除了階地,大都分布在西部麓山帶外緣(圖3)及其西側之丘陵(圖4)、平原區以及盆地中。

  臺灣在冰期期間,可能因臺灣海峽出露,成為連通大陸與臺灣的生物走廊。大陸南下避寒及東移覓水的生物大舉遷徙來臺,臺灣便聚集了大陸性及島嶼特有種的各類生物,有些地區甚至成為氣候變遷的避難所。臺灣臺南左鎮菜寮溪及鹽水溪的更新世沈積層中發現有犀牛、劍齒象、梅花鹿、四不像(鹿的一種)、臺灣虎、獼猴、水鹿、山羌、野豬等所謂「左鎮動物群」的動物化石即是佐證(魏國彥,1997)。

圖2 雕齒獸

圖2 雕齒獸
引自維基百科

圖3 頭嵙山層

圖3 頭嵙山層
陳華玟(Chen, Hua-Wen)
2003/08/01

圖4 半屏山石灰岩

圖4 半屏山石灰岩
陳華玟(Chen, Hua-Wen)
199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