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暫存清單
- 點閱數:6161
寶石Gemstone余炳盛 (Yu, Bing-Sheng) 可雕刻琢磨成美麗飾品的礦石。寶石的種類很多,除了珍珠、珊瑚及琥珀等有機物,青金岩、獨居玉及煤玉等屬岩石之外,絕大部分的寶石都是由礦物所構成。然而,並非所有的礦物與材料均足以當寶石,要成為寶石一般的客觀條件包含:美麗、耐久及稀少三項。 構成寶石的首要條件為:美麗。以科學的客觀角度而言,影響寶石美麗的因素則包含了顏色、透明度、光澤、折射率、色散及其他的光學現象,如星彩、暈色、二色性、螢光、磷光、蛋白光等。再者,寶石的美要能持久不變,才能使其價值得以延續,而就科學的角度,寶石的持久性則會受硬度、韌性、解理等物理性質,及溶解性、含水等化學性質影響。而構成寶石的第三個客觀條件:稀少性,則決定於該物質在自然界生成的難易與分布的廣泛度。 此外,流行風尚、宗教信仰及投機炒作等較為主觀的因素,也會影響人們對寶石的喜愛度及價值的衡量。 寶石原料通常要經過各種加工與琢磨以呈現其美麗。寶石因其材料性質差異,以及功能的不同,可有千奇萬變的雕琢切磨形狀,不過一般而言,可以分為刻面型、凸面型、雕刻、及其他例如圓珠型等。 由於天然優質的寶石越來越少,但人們購買寶石的風氣卻與日俱增,粥少僧多的情況下,各種仿冒的、合成的或優化的寶石便日漸充斥市面。 仿冒寶石是指以外觀相似的其他物質仿冒天然寶石。仿冒寶石的種類很多,除了以一般寶石仿冒貴寶石(例如以石榴子石仿冒紅寶石)以外,主要仿冒品還有玻璃、塑膠及拼合石等。 合成寶石在外觀、結晶構造、化學組成及物理性質等各方面均和天然寶石相同,所以兩者在鑑別上非常不容易,常需靠專業之知識與儀器設備方能區分。 此外,透過優化處理,亦可改善品質,使寶石看起來更漂亮。目前常用的技術有塗色層、貼色箔、染色、注油及灌注蠟、塑料、樹脂或玻璃,還有熱處理、放射線處理、雷射處理、表面擴散法,或再於寶石表面長一層合成寶石材料等。 寶石雖然主要為礦物,但其鑑定與一般礦物鑑定的最大差異,在於它必須使用非破壞性的方法,因此限制較多。方法則分為肉眼觀察及儀器鑑定兩大類。 肉眼鑑定的項目,主要包含寶石的顏色、多色性、變色、光澤、透明度、色散、貓眼、星彩和變彩等特殊光學效應,以及解理、斷口、較大的內含物、小面和腰稜性質、塗色、夾層等等。肉眼觀察寶石,有時需輔以放大鏡及聚光筆燈等簡易工具。 而在寶石鑑定上常用的儀器設備有:折射儀、偏光儀、天秤、二色鏡、分光鏡、查氏濾色鏡、紫外線螢光燈及比重液等比較簡易的儀器設備,其他常用於寶石鑑定的儀器尚有高倍顯微鏡、鑽石儀(導熱儀)、紅外光線光譜儀、電子微探儀及拉曼光譜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