桿沸石Thomsonite
化學成分
NaCa2(Al5Si5O20).6H2O
物理性質
斜方晶系,呈薄長方形,板狀或針狀,{100}解理完全。硬度5~5.5,比重2.25~2.44。無色、白、粉紅、紅、綠、橙、黃及藍色,條痕白色。光性(+),2V=42~75°,α=1.497~1.530,β=1.513~1.536,γ=1.518~1.544。
產地與產狀
桿沸石亦與其他之沸石共生於臺灣岩(玻璃質玄武岩)中(見前)【阮維周等(Juan et al., 1965)】。桿沸石(舊稱鈣鈉沸石)(thomsonite)經脫水後即變為鈣鈉斜長石,而此種斜長石實已自行結晶出現於臺灣岩(玻璃質玄武岩)中。實驗之結果顯示這種脫水反應,亦即桿沸石=鈣鈉斜長石+水之作用,該沸石有以含水鈉長石及含水鈣斜長石為兩極成分之固溶體趨向;且常發生於矽酸缺少之環境中,阮維周與羅煥記認為,該沸石係基性火成岩生成後,在高溫熱液作用之階段所造成者。桿沸石是沸石群中含水最少的,也許它只穩定存在於含鈣成份較多的範圍內,這種沸石只發生在基性火成岩中,且缺乏二氧化矽的環境內,而臺灣岩中的桿沸石細脈是高溫熱液下的產物【阮維周和羅煥記(Juan & Lo, 1966)】。上述桿沸石產在臺東關山附近之臺灣岩(玻璃質玄武岩)中,可與軟矽鈣石和硬矽鈣石共生。
海岸山脈的都巒山層亦含桿沸石【陳培源,1988a】,在八仙洞有桿沸石和方沸石共生(圖9-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