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位置首頁 > 地質百科
  • 回上一頁

地質百科

推到:
  • Facebook
  • Twitter
  • Plurk

鈉長石Albite



化學成分
  Ab100An0-Ab90An10
物理性質
  屬三斜晶系,{001}解理完全,{010}佳。硬度6,比重2.62。常為無色、白色、灰色;較不常見綠、黃及肉紅色;玻璃至珍珠光澤;透明至半透明。有的呈美麗之光彩,尤其在中鈣長石(Labradorite)和中鈉長石(Andesine)內。
產地與產狀
  產自火成岩者有:顏滄波(Yen, 1958)在清水山採得之火成岩中含鈉長石,陳其瑞(Chen, C. C., 1981)發現在東澳至南澳間的偉晶花岡岩中所含礦物群,主要是石英、鉀微長石、鈉長石及不等量的白雲母。藍晶瑩(Lan, 1982b)指出宜蘭縣南澳地區花岡岩的斜長石中,可找出微斜長石和鈉長石。在玉里地區的斜長花岡岩(plagiogranite)中也含鈉長石【藍晶瑩和劉忠光(Lan & Liou, 1981)】。
  陳正宏(Chen, C. H., 1986)報告在臺北縣鹿窟地區的火成岩,主要是方沸石煌綠岩,由斜長石、方沸石、斜輝石、閃石、雲母等原生礦物,加上鈉長石、鉀長石、葡萄石、沸石、榍石等次生礦物組成。在某些樣本中,會有方沸石或鈉長石的再結晶作用在斜長石的邊緣。
  桃園縣在復興鄉的火成岩中也有鈉長石【楊宏儀和李榮發,1978】。蕭炎宏和楊宏儀(Shau & Yang, 1987、1994)在桃園縣榮華附近的層狀火山岩中含的礦物有:A.在火山礫凝灰岩中有白色的膠結物質,含鉀長石、鈉長石、方沸石、葡萄石、綠纖石、方解石。B.玻璃質火山礫和火山灰中,含有鉀長石、斜輝石、榍石、大量的杏仁孔,主要充填鈉長石、鉀長石和綠泥石。C.暗青灰色的輝綠岩,主要由鈉長石、綠泥石、斜輝石、榍石和鈦鐵氧化物組成。D.基質中含有極細粒的銳鈦礦充填著綠泥石、方解石、鈉長石、鉀長石、石英和大量杏仁孔。奇美火成雜岩和花嶼的熱液變質斑岩中也都含鈉長石【藍晶瑩(Lan, 1982a);林朝棨,1967】。
  鈉長石和其他較酸性斜長石在臺灣的變質岩中很常見【顏滄波,1959a】,王源(Wang, 1968)報告在東澳、奇萊東側和龍澗壩等地的綠泥石片岩中,含1~3 vol. %的鈉長石。
  陳培源和王執明(Chen, P. Y. & Wang Lee, 1974)在靠近花蓮縣重光的路旁和溪底的灰色片岩中,所含的長石類以鈉長石為主。
鄭清泉和竺嘉林(1978)大南澳片岩主要由黑色片岩、綠色片岩和矽質片岩共生,其中黑色片岩的主要構成礦物包括:石英、雲母、綠泥石、鈉長石、石墨。
  劉忠光和陳培源(Liou & Chen, P. Y., 1978)報告東臺灣的綠色片岩中可找到約10–30%的鈉長石。
  鈉長石在花蓮地區非常普遍,如和平–溪畔地區的片麻岩體【羅清華和王執明(Lo & Wang Lee, 1981a)】、荖腦山的片岩【俞震甫和王執明(Yui & Wang Lee, 1980)】、木瓜溪的基性片岩【Ernst & Harnish, 1983】、豐田地區的片岩【王執明等(Wang Lee et al., 1978);萬獻銘和葉春爐(Wan & Yeh, 1984)】、洛韶至慈母橋間之變質岩【Ernst, 1984;盧佳遇,1986】、屏風山蛇紋岩中之脈石【藍晶瑩和劉忠光(Lan & Liou, 1981)】、三棧溪之變質岩【俞震甫等(Yui et al., 1989)】、萬榮地區之變質岩【俞震甫和羅清華(Yui & Lo, 1989);蕭炎宏等(Shau et al., 1989)】和瑞穗地區的藍閃片岩【陳維民和楊昭男(Chen, W. M. & Yang, 1997)】等。
  羅清華(Lo, 1988)在宜蘭縣南澳地區和花蓮縣溪畔地區的花岡岩中發現鈉長石,次級礦物為絹雲母、方解石、榍石、綠泥石和鈉長石。陳正宏(Chen, C. H., 1999)報告基隆火山群中本山、武丹山的次級礦物也有:鈉長石、綠泥石、綠簾石、方解石、黃鐵礦等。
礦物資料
  臺灣省礦務局輔導組(1981)南澳地區偉晶花岡岩的主要礦物為石英、鈉長石、微斜長石、白雲母,其鈉長石的成分經由Michel–L’evy之消光角法測定多在An2–An4之間,成分穩定,變化很小。
  陳其瑞(1984)報告臺東縣向陽雲母礦絹雲母石英片岩中的鈉長石雙晶十分清楚,且呈平均約15度之對稱消光角。光性:(+);α=1.577,β=1.585,γ=1.590,2V=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