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斜長石Microcline
化學成分
KAlSi3O8
物理性質
三斜晶系,{100}解理完全,{010}佳;二組解理交角為 。硬度6,比重2.54~2.57。玻璃光澤,呈白至淺黃色,罕見紅或綠色。綠色之微斜長石稱為天河石(Amazonite)。透明至半透明。光性:(-);α=1.522,β=1.526,γ=1.530;2V=83˚;r>v。微斜長石在顯微鏡下可見兩組聚片雙晶,即鈉長石和肖鈉長石(pericline)雙晶,相交成格子狀雙晶(圖9-5-1),這是它的辨識特徵。
產地與產狀
A.含微斜長石之火成岩分布在南澳、東澳等地,陳其瑞(Chen, C. C., 1981)指出在東澳和南澳產出之偉晶花岡岩,主要含石英、微斜長石、鈉長石及不等量的白雲母,採石場可採到含高量鋇的微斜長石結晶。臺灣省礦務局輔導組研究報告(1981)中指出,在南澳、東澳地區微斜長石存在的方式有2種,其一為單獨的微斜長石,另一種為以紋長石(perthite)的狀態存在,在顯微鏡下微斜長石多少有換質的現象。恩崇石礦第二採石場的岩脈較破碎,造成許多晶洞,晶洞中有外形完整,成菱形的微斜長石結晶,此脈晶粒較粗大,脈中有小石英脈貫穿,可能和微斜長石巨晶皆為後期熱水造成。藍晶瑩和陸以義(Lan & Loh, 1977)發現南澳地區花岡岩中含有長石(正長石+微斜長石+鈉長石+富鈉長石),約占40~55%。
萬獻銘和徐華光(1979)報告臺北縣雞母嶺之火成岩體,以石英為主要礦物,綠泥石、微斜長石、伊來石、普通角閃石……等平均分布,但量少。
B.澎湖群島花嶼的酸性火成岩或石英斑岩有少量的伊來石、針鐵礦、磁鐵礦和微斜長石等礦物。微斜長石也少量出現在沉積岩中,似砂岩為常見【陳培源,1998】,在臺灣沉積岩中汐止群南港層的砂岩中、三峽群中的南莊層白色砂岩【呂學俊,1967a】、澳底煤田中龜山層矽質細砂岩【呂學俊,1969】、木山層的白色砂岩、南投縣埔里虎頭山、大埔、獅子頭、觀音瀧、望鄉山等地【呂學俊,1967a】、新竹縣峨眉鄉白砂岩【呂學俊和周泰宏,1973】均出現。
臺地紅土堆積層廣泛分布在臺灣西部丘陵山地和海岸或河階臺地上,在桃園臺地、中壢臺地、湖口臺地、大肚臺地的紅土中,非黏土礦物以石英為主,並含有少量斜長石、微斜長石、針鐵礦。
C.黃春江(Huang, 1953)在蘇澳至花蓮的公路上,介於姑姑子和小清水溪間的綠簾石-陽起石-絹雲母片岩中,發現含少量的斜長石、微斜長石、磷灰石、榍石和鋯石。花蓮縣豐田地區的片岩【萬獻銘和葉春爐(Wan & Yeh, 1984)】和金門太武山的片麻岩,也都含有微斜長石【林蔚等(Lin et al., 1997)】。金門含最多微斜長石的岩石是花岡偉晶岩,曾經試探【陳培源,1970c】。
|
圖9-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