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位置首頁 > 地質百科
  • 回上一頁

地質百科

推到:
  • Facebook
  • Twitter
  • Plurk

粗晶與微晶之石英變種



產地與產狀
  石英因晶形、顏色、透明度和結晶性質之不同,衍生許多變種。臺灣常見有以下幾種:
(一)粗晶變種
水晶(Rock crystal)
  水晶是指有完全晶形,質地透明或半透明之石英,在六方柱體之一端或兩端各有錐面包圍。通常屬於柱面發達之低溫型石英(圖9-2-1)。臺灣產水晶多見於石英脈當中或晶洞之內,過去所知產地多在板岩區,霧社、太武山等地都傳聞產有巨晶,長10公分以上。其次,亦見於大南澳片岩中之石英脈中,石英岩和變質砂岩中也偶出現小晶體,1961年(民國50年)間,報載恆春老佛山發現水晶礦,其後陳培源曾在滿州鄉附近(老佛山下)一礫岩(應相當石門礫岩)之孔穴中,找到一大把單晶水晶,各晶體長約兩公分,大半是歪晶,但晶瑩剔透,宛似鑽石。陳培源在北濱公路之龍洞砂岩裂縫中,採得一塊扁形板狀之晶體,高約2公分,可能因構造壓力之擠壓而生成。
(二)微晶變種
A.玉髓(chalcedony)
  玉髓是纖維狀石英結晶,因含有甚多極微細的水泡或氣泡,所以影響光之透射,多呈不透明以至半透明,常成葡萄狀或乳房狀之半球體,多見晶洞以至附著在岩石表層(古矽華沉積),各地常見。
B.藍玉髓
  臺灣海岸山脈出產一種特殊藍色玉髓,可充寶石(俗稱臺灣藍寶),名噪一時(圖9-2-2),在1969年(民國58年)左右,良質礦石每公斤可售一萬元以上。產地在臺東都蘭與隆昌西邊之都蘭山地,在隆昌村七里溪上游地區,1962年左右發現在都鑾山安山岩集塊岩中有藍色玉髓礦脈。其後在附近地區續有發現新礦脈數處。此外在大港口與成廣澳山區另有紫玉髓之發現。
  藍玉髓脈生成於都鑾山層集塊岩之斷層裂縫中,脈寬者有十餘公分。石質透明至半透明,藍色至藍綠色,礦石顏色與松綠石(土耳其玉)頗為相似,脈之邊緣和裂縫部分氧化後,則轉變成黑色或紅色,良質藍玉髓在脈內成不規則透鏡體,各層之色澤深淺不一。但拋光與暴曬後會褪色,據試驗加熱後,顏色由淺白轉黑綠,並失光澤,當為氧化與脫水之結果【陳金龍,1969】。據黃春江(1965)測定之硬度6~7之間,比重2.58~2.59,折射率1.539。經作者觀測之標本中,有些似松花皮蛋之花紋,有若苔蘚瑪瑙之構造,由雲絮狀淺色泡體所構成。陳其瑞和曾保忠(1982)認為其中淺藍色部分是因含有矽孔雀石所致。過去作者研究樣品曾經清華大學鄭華生教授分析,含有微量鈾,故有微弱放射性,另外,分析多含有微量銅,其致色原因究竟為何,是因氧化鐵或含銅或其他微量元素,尚待研究。但七里溪上游之礦石含銅量有高達1.69%者,脈中共生礦物有少量黃銅礦與次生之銅藍礦與赤銅礦等【陳金龍,1969;楊金章,1969】。
C.瑪瑙(agate)
  瑪瑙與玉髓相近,亦為纖維狀石英聚集而成,但通常指具有不同顏色同心圈紋之結核狀團塊,其中亦可能含有非晶質蛋白石之層圈在內。在臺灣產出之瑪瑙多見於玄武岩或安山岩之氣孔或裂縫中。已知產地有:
  1.澎湖名產文石,即由瑪瑙與方解石、霰石、菱鐵礦等礦物交互形成之同心圓團塊,填充在玄武岩之氣孔或孔洞中,有些孔洞亦有由白色瑪瑙單獨填滿,大的可長達兩、三公分,但以不及1公厘者占多數。
  2.海岸山脈都巒山集塊岩中,除產出藍玉髓外,亦有更多小型瘤狀或脈狀瑪瑙,在大馬武窟溪出口之東河一帶海灘礫石中,曾含有栗子般大小之白色瑪瑙甚多,作者曾在泰源西北美蘭小村落之河床上,撿到一顆如籃球一般大小之純白色瑪瑙大礫(標本前存臺大地質系)。
  3.在西部關西、馬福一帶,以及三峽附近之玄武岩岩床或岩脈中,亦常有白色之瑪瑙小團塊與約一、二公分寬之礦脈出現。在新竹馬福附近河床亦撿到徑有30公分寬之矽化木一段,其質地光亮已大部分化為石髓【陳培源,1970b】。
D.鐵石英或碧玉(Ferruginous quartz and Jasper)
  前人報導的臺灣含鐵質之紅色石英或燧石狀之碧玉產地,包括桃園角板山、臺東山地、綠島、臺北烏來和澎湖等地,但均語焉不詳,難以查考,近年陳其瑞亦曾提及海岸山脈產碧玉【譚立平和魏稽生,1999】,作者在北源村亦見貫穿於集塊岩中之褐黃色石英脈,脈寬10公分以上,脈中有小晶洞,含綠鱗石。
E.燧石(Chert)
  燧石是微晶石英聚合體。通常粒子小於5微米,多呈縫合式交接,臺灣產之燧石有兩種產狀:
1.含在大南澳片岩中的變質燧石層,常間夾於綠色或黑色片岩中,灰綠色至灰白色的緻密岩層。
2.含在古第三紀礫質砂岩中的礫石(圖9-2-3a),以分布在北部海岸和北投附近的五指山層中含量最多。其中以灰黑色燧石圓礫,和白色脈石英礫占最大數,另有一部分是外觀近似燧石的矽化流紋岩。其他粗粒砂岩所含之岩屑成分中也常有燧石顆粒。流紋岩礫石切片中,可見短柱狀之高溫石英斑晶,大多顯現被熔蝕之邊緣(圖9-2-3b)。

圖9-2-1

圖9-2-1

圖9-2-2

圖9-2-2

圖9-2-3

圖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