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位置首頁 > 地質百科
  • 回上一頁

地質百科

推到:
  • Facebook
  • Twitter
  • Plurk

葉蠟石Pyrophyllite



化學成分
  Al2Si4O10(OH)2
物理性質
  單斜晶系,晶癖有的由片狀微晶構成小球體的集合體,但較多呈微晶的緻密塊體。硬度1~1.5,密度2.84,顏色有白、灰綠、黃等色,常有紅棕色斑點,珍珠至蠟狀光澤。
  折射率α=1.548,β=1.588,γ=1.601。葉蠟石有兩種多形體:單斜晶與三斜晶,須賴X光方法鑑別,葉蠟石是一般壽山石(agalmatolite)的主要礦物之一,與狄克石共生。
產地與產狀
  葉蠟石之成因有兩種,其一是熱液蝕變作用生成,另一是低度變質產生。前者見於大屯火山區海岸山脈,後者見於變質岩區。臺灣產地有:
A.大屯火山群地區之蝕變產物。大屯火山安山岩與其碎屑岩受酸性熱液和蒸氣之作用,有局部產生白色土狀之蝕變岩,大部分是蛋白石質黏土,其中有些地區也含有葉蠟石(未出版資料)。
B.在海岸山脈南段,自成功以南至臺東之近海丘陵地帶,都鑾山層之安山集塊岩中,有數處轉變成小範圍之白色黏土。包括成功附近之上麒麟、東河、馬武窟溪中、上游之北源、美蘭等地,都有出現,並曾開採。其成分不一,有伊來石,高嶺石、狄克石和葉蠟石等共生【陳培源(Chen, P. Y., 1972);張郇生,1985;林泗濱,1986】。
C.在南橫公路向陽絹雲母礦附近之絹雲母片岩中,含有葉蠟石,已述於「8-26絹雲母」【陳其瑞,1984;楊宏儀等,1994】。
D.楊宏儀等(1994)調查北、中、南三條橫貫公路,在變質岩地帶中,在四稜砂岩及其相當之古第三系砂岩之間質(matrix)中,發現有少量葉蠟石之出現,他們認為葉蠟石之出現,可代表一個低度變質帶之所在,由西而東,他們發現有四條含葉蠟石之變質度帶,其中在最西邊一條,北起中橫公路之青山向南伸延到濁水溪畔之地利,再往南達南橫公路向陽東邊,可能更南伸延至南迴公路之金崙附近,最東邊第四條變質帶則通過南橫公路之初來。他們認為葉蠟石之形成和臺灣地區變質作用有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