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位置首頁 > 地質百科
  • 回上一頁

地質百科

推到:
  • Facebook
  • Twitter
  • Plurk

蛇紋石Serpentine



化學成分
  Mg3Si2O5(OH)4
物理性質

  蛇紋石為一亞群之統稱,其中包含數種同質異形物,常見者有葉蛇紋石、蜥蛇紋石及纖蛇紋石等三種,分屬單斜、三斜和斜方晶系葉蛇紋石和高嶺石同屬二層型葉狀矽酸鹽,但蜥蛇紋石是屬三八面體,以含鎂為主,鎂離子可能有少量被鐵離子替代,Si離子也可能為少量鋁離子替代。在電子顯微鏡下之晶形有片狀與纖維狀或細管狀兩種較常見,葉蛇紋石多呈片狀,纖蛇紋石多呈纖維狀。
  葉蛇紋石和蜥蛇紋石常呈細粒塊狀,纖蛇紋石為纖維狀,硬度3~5〔註:Deer et al., 1992列其硬度為2.5〕,比重2.5~2.6。油脂光澤,塊狀者為蠟狀光澤,而纖維狀者為絲狀光澤。顏色多變,常呈淺綠至墨綠色,半透明。光性:(-)。
產地與產狀
  蛇紋石是蛇紋岩的基本成分。臺灣蛇紋岩分布地點均在脊梁山脈以東地方(圖8-1-1),依地質產狀可分為兩地區:
A.一在海岸山脈之南段,是利吉混同層中所含之外來礫塊或孤立岩體。
  體積大小不一,其巨大者在臺東近郊虎頭山、石頭山一帶,突出地面成小丘,在較北方富里也有露出,面積較大者可長達四、五百公尺。關山東邊之電光里是蛇綠岩系分布的著名地點,也含蛇紋岩。
B.另一區是散布於花東縱谷西邊,脊梁山脈東斜面之麓山地帶。
  最北方曾見於蘇花公路附近之烏石鼻,往南由花蓮豐田玉礦開始,中經鳳林附近之萬榮、瑞穗附近打馬燕與紅葉溪中游,更南方至玉里西南方之清水溪中、上游,都是主要分布地點。斷續出露,多成孤立大岩塊,夾在玉里層各式片岩之中【譚立平和闕河淵,1979;楊昭男和王源(Yang & Wang, 1985);藍晶瑩和劉忠光(Lan & Liou, 1981);林楳嶺(Lin, 1985);陳肇夏,1998】,於豐田玉礦場出露之蛇紋岩多呈扁平透鏡體或呈層狀,夾於黑色石英片岩中,其體積巨大者可達1500ImageTemp/clip_image002_0012.png" />300公尺,如清水溪中游所見(圖8-1-2)。此地區蛇紋岩來源多認為是由基性或超基性岩經區域變質而成。也有人認為是出於海洋地殼與部分地函之斷塊或構造岩塊,被擠入玉里層變質而成【劉忠光(Liou, 1974);Ernst和劉忠光(Ernst & Liou, 1984)】。
礦物資料
  蛇紋石標本外觀多呈塊狀以至不明顯片狀,晶體多甚細微或呈纖維狀,各異形體常共生,分別不太容易,要靠各種儀器分析之配合,偏光顯微鏡、X光繞射儀和電子顯微鏡都是基本方法。岩石薄片現篩狀和絹石構造(【陳肇夏,1998】,圖5-6至圖5-8),其XRD、SEM、DTA等的示例,可參考王執明和藍晶瑩(Wang Lee and Lan, 1980)、林泗濱(Lin, 1982)和譚立平和闕河淵(1979)報告。
  臺灣各種蛇紋石種類繁多,多共生在蛇紋岩中。過去大概因為未有分離出單純蛇紋岩標本,未見有完全分析之礦物成分。表8-1-1是過去臺灣肥料公司採取礦石之分析表姑供參考。其中Fe2O3與FeO之比率據魏稽生等(1999)引用之數據中有Fe2O3 = 6.24%與FeO = 1.73%之比例可作一比較。此外也含量Cr2O3, NiO和MnO等成分。蛇紋岩之礦物成分除基本之各種蛇紋石之外,還常含有伴生之副成分,包括方解石或白雲石、滑石、透輝石、陽起石等類。

          表8-1-1 臺灣蛇紋岩化學成分表

成分 wt. %
SiO2 37–40%
Al2O3 4–2%
Fe2O3 7–2%
FeO
MgO 38–35%
燒失量 14–10%

  以蛇紋石為主要成分之蛇紋岩在臺灣已成重要石材,製作各種石板、裝飾品與彫刻品等,在東部有多家礦場在開採中,在古代對塊狀半透明蛇紋石亦稱為玉,例如鮑文玉;卑南原住民出土玉飾,亦多屬蛇紋石質。

圖8-1-1

圖8-1-1

圖8-1-2

圖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