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位置首頁 > 地質百科
  • 回上一頁

地質百科

推到:
  • Facebook
  • Twitter
  • Plurk

普通輝石Augite



化學成分
  Ca(Mg, Fe)Si2O6
物理性質
  單斜晶系,解理{110},形成87°和93°交角。硬度5~6,比重3.2~3.3。玻璃光澤,呈黑色。透明至半透明。光性:(+);α=1.67~1.74,β=1.67~1.74,γ=1.70~1.76。2V=55°~65°;Y=b,Z^c=39°~48°;r>v。暗色者呈多色性;X:淺綠;Y:黃綠;Z:深綠。
產地與產狀
  產於(一)輝長岩中:海岸山脈南部。(二)安山岩中:臺灣北部諸火山群、小島嶼。(三)玄武岩中臺灣西部澎湖群島顏滄波,1959a;陳汝勤(Chen, J. C., 1973)】。(四)玄武岩內捕獲岩之巨晶內:分佈於北橫公路榮華、關西竹東馬福、六畜及澎湖望安之玄武岩之捕獲岩內【鍾孫霖和陳正宏(Chung & Chen, C. H., 1990)】。
  見於大屯山安山岩內之普通輝石,可見長7毫米,寬3.5毫米,具良好晶面稜邊之晶體,多見雙晶;呈淺綠至深綠或黑色【岡本要八郎,1911d】。岡本曾報導七星山、陽明山之普通輝石具特殊之雙晶型,而稱之為臺灣式雙晶【岡本要八郎,1923a】。產於公館期玄武岩流內,如中和,與橄欖石、斜長石等共生,呈自形、半自形斑晶或微斑晶,粒徑約0.2-3.0毫米,屬高鋁質,具區間環帶;推論其岩漿為高溫低壓、高水壓環境下之產物【鐘三雄,1995】。普通輝石及鈦輝石亦見於關西玄武岩內,前者較常見於侵入岩,而少見於噴出岩中。呈淺褐色而無多色性,在岩床或岩脈之邊緣帶中呈自形晶,其他情況則多呈半自形或它形晶。與異變輝石形成複合聚晶顆粒,需藉由光軸角之測量才能區分。普通輝石極少在斑岩內以斑晶出現【許良基(Hsu, 1961)】。捕獲岩內之普通輝石隨伴歪長石、直輝石、斜輝石鈦鐵礦磁鐵礦等礦物。呈黑色柱狀、解理不良;具貝殼狀斷口,在新鮮之破裂面上呈玻璃光澤。顆粒長度在數毫米至8釐米之間。
礦物資料
  關西馬武督鹼性橄欖玄武岩之巨晶內斜輝石,根據電子微探儀分析,其化學成分為En.51Fs.04Wo.45【蔡金郎(Tsai, 1978)】。其Al含量約在10%左右,因此【鍾孫霖和陳正宏(Chung & Chen, C. H., 1990)】稱為高鋁普通輝石。見於關西玄武岩內之普通輝石光軸角為44-50度。澎湖天臺山玄武岩之普通輝石具正光性,光軸角約40-50度【顏滄波(Yen, 1953a)】。三峽地區玄武岩之普通輝石具正光性,光軸角約45-50度【顏滄波(Yen, 1953b)】。中和玄武岩內之普通輝石環帶乃由高量的Al、Ti、Fe置換Mg與Si而成,隨著該化學置換之程度,其干涉色變高【鐘三雄,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