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石Tourmaline
化學成分
(Na,Ca)(Li,Mg,Al)3(Al,Fe,Mn)6(BO3)3Si6O18(OH)4
物理性質
三方晶系,常呈柱狀晶體,斷面近似圓形之三角形,表面有平行長軸之條紋;硬度7~7.5,比重3.0~3.25。玻璃至松脂光澤,顏色隨成分而異,貝殼狀斷口。
含鐵之黑電氣石(Schorl)最普見,褐色之鈉鎂電氣石(Dravite)含有Mg。較少見之含鋰變種(含Na之鈉鋰電氣石Elbaite);及含Ca之鈣鋰電氣石(Liddicolite),顏色較淺;另外有綠色的綠電氣石(Verdelite),黃色的、粉紅色的紅鋰電氣(Rubellite),藍色的藍電氣石(Indicolite),以及極罕見之白色或無色白電氣石(Achroite)等等。在單一晶體中有時也會呈現許多不同的顏色,含以同心圓狀環繞c軸排列,或呈層狀沿其長軸方向排列,具有相當明顯的焦電性和壓電性。
產地與產狀
臺灣電氣石之來源可分為次生和厚生兩類,分述如下:
A.沉積岩中之次生電氣石
沉積岩中重礦物的組成成分之一,是沉積作用再積的產物。產在現代沉積物和第三紀沉積岩中。
蔡東建(1951)發現臺灣西北部伴隨鋯石出產之重礦物中有電氣石,多為短柱狀晶體,磨圓,直消光,無解理,半透明,褐色或暗灰青色,多色性顯著,自黃灰色至褐黑色,分布較普遍。
陳培源(1953、1960)分析西部各地重砂後,發現電氣石為其中常見礦物之一。由電氣石之物性推斷其原生岩石可分三類:a.偉晶岩與酸性火成岩(表6-21-1之6至7);b.酸性至中性變質侵入岩;c.變質泥質岩與片岩(表6-21-1之1)。其中以出於變質岩者占多數【Hutton, 1950;Krynine, 1946】。陳培源亦曾鑑定採自福建金門島料羅鼻海岸之重砂,亦發現含有電氣石。
西部產之重砂中,已鑑定之礦物計有24種,電氣石為其中之一【陳培源,1953、1959】。多屬細小之短柱狀晶體,碎屑及磨圓顆粒較少:晶體光澤甚強,磨圓者則較黯淡。包裹物以粉末狀鐵礦最多,其他如細小之鋯石等晶體亦有之。呈弱磁性。分布情形與十字石一般,在河砂及海砂中之分布尚普遍,但含率甚低(圖6-21-1)。
陳培源(Chen, P. Y., 1960)在南庄層中,已鑑定出18種重礦物,電氣石是其中之一,其粒徑較粗,且具弱磁性,形態多種,其中自形之柱面體最多,尖角碎塊較不普遍,圓形顆粒非常罕見(圖6-21-1)。標本中可鑑別出8種不同型態的電氣石,如表6-21-1所列。
澳底煤田地區屬古第三紀之大桶山層、龜山層、媽岡層、枋腳層,以及第三紀木山層等之重礦物組成極為單純,電氣石是主要礦物之一,其中龜山層者:白褐色、綠色;枋腳層者:綠褐色、綠灰色【呂學俊,1969】。
臺灣西南部濁水溪至曾文溪之間海岸平原,可辨認出5組重礦物群【張石角,1976】(如表6-21-2),其中電氣石含量均高,僅C2重礦物群中,由於電氣石結晶本身的水力學特性以及其分佈地點,和波浪海流之作用聯合效應,導致含率降低。就本區之重礦物種屬而言,酸性火成岩之電氣石為粉紅色,花岡岩偉晶岩是藍色,此區重礦物組成各有其分布範圍,以受物質來源影響為主,而電氣石屬於臺灣西南丘陵地新第三紀地層之穩定性重礦物。
臺灣省礦務局輔導組之南澳和仁地區長石礦調查研究報告(1981)中指出:偉晶花岡岩中偶有電氣石,該原岩較富含揮發性之鋰、硼、氯等元素,因此能形成電氣石、黃玉的機會較大,但南澳出產之偉晶花岡岩電氣石含量極少。
呂學俊(1967a)認為電氣石是臺灣重要重礦物之一,其概略特徵如下:多色性,直消光,多呈短柱狀,屈折率稍低,有褐、綠、青等各色,臺灣之第三紀及第四紀地層中含量相當多,平均粒度達0.22毫米,柱狀結晶或磨圓的碎片。其伸長比約為2【陳培源,1960;呂學俊,1967a】,結晶較肥短,顯示多樣的多色性,依型態及色彩可分為12種。黃褐色較普遍,柱狀結晶含有不透明球點或無色針狀包裹物,其他還有褐色、綠、暗褐、紅褐、暗綠、綠藍、藍、藍灰、灰、紫等,都呈柱狀或碎片出現,部分含包裹物。
臺灣沉積岩中:碧候層:電氣石是以碎片充填在膠結物;蘇澳群:電氣石含量少,結晶良好者更少,但呈多色性;烏來群:有很多種多色性(如上文);汐止群、三峽群、苗栗群都含有較多的電氣石【呂學俊,1967a】。
在古第三紀的四稜砂岩層及白冷層中的變質石英砂岩、板岩,都含有電氣石,電氣石的色彩及晶形,表示其供應源似為花岡岩與其他火成岩相接觸之變質沉積岩類【呂學俊,1967a】。
周瑞燉(Chou, 1968)在北臺灣的中新世地層打鹿頁岩中,重礦物裡電氣石非常普遍,淡色到深棕色,約佔正石英砂岩中的3.1~8.42%,粒徑範圍0.08~0.35毫米,這些電氣石通常呈柱狀、橢圓,以及自形晶柱狀,淺紫至深藍的電氣石約佔0~3.6%,粒徑0.1~0.32毫米,這些常是不規則碎片以及長柱形。打鹿頁岩中,藍色電氣石是含量豐富的礦物之一。
B.臺灣原生的電氣石
在臺灣原生的電氣石大多生成在板岩、片岩、片麻岩和偉晶花岡岩中,在板岩和片岩中只偶見到灰藍色之微晶。而肉眼可見之晶體均出於偉晶岩的源頭山地區。在粉鳥林偉晶岩中,有密集黑色電氣石,長數公厘以至數公分(圖6-21-2)【宇佐美衛,1940;林啟文等,1993】。
礦物資料
光性:(-);ω=1.635~1.675;ε=1.610~1.650。某些變種呈強多色性,O>E。
柱狀晶形由( )和( )組成,末端有時可見( )和( )等低錐面,但多僅限於一端(圖6-21-1a、b、n)。外觀呈紫黑色,或不透明,晶面上有時有與長軸平行之條紋(常見於不透明種)。在透明種,二色性顯著;Z=灰褐色,X=淺灰黃色,最常見;Z=灰紫色,X=灰色,較少。垂直長軸方向,吸收最強(顯黑暗),是為其特徵。
表6-21-1 南莊層重礦物中電氣石之二色性變異與形態特色【陳培源(Chen, P. Y., 1960)】
Type |
Dichroism |
Characteristics |
E
|
O |
1
|
Very pale yellowish gray.
|
Yellowish gray.
|
Perfect or broken prismatic crystal; legth:width about 2 or larger; opaque dust-like inclusion numerous, often concentrate along the long axis of the crystal.
|
2
|
Pale smoky yellow.
|
Gray with a yellow tint.
|
Perfect or broken prism; elongation about 2, clear crystal, or with sparse inclusions of opaque dots or colorless blobs or blade.
|
3
|
Smoky yellow or drab.
|
Bluish gray with a brownish tint.
|
Clear stout prism, occasionally a worn grain; rarely with sparse dustlike or bubble in-clusions; elongation ranges about 2 to nearly 1 or less.
|
4
|
Brownish yellow
|
Dull brown with a greenish tint.
|
Mostly fractured prisms, occasionally as worn grains, some rather large, about 0.25 mm wide. Clear or with sparse inclusions.
|
5
|
Pale brownish purple.
|
Slate blue.
|
Clear stout prism; elongation about 2 to 1.
|
6
|
Pale purple.
|
Blue.
|
Angular fragment with inclusions of small opaque dots or bubbles.
|
7
|
Pale blue.
|
Dark blue.
|
Clear angular fragment.
|
8
|
Black or opaque (Pale purple or blown in crushed fragment)
|
Slate blue in tiny crushed fragment.
|
Mostly angular equant grains.
|
表6-21-2 臺灣西南海岸重砂礦床中,各重礦物的平均組成表【張石角,1976】
重礦物組
重礦物 |
A |
B |
C1 |
C2 |
D |
石榴子石
|
2.14
|
14.26
|
19.97
|
11.93
|
31.57
|
電 氣 石
|
15.64
|
14.21
|
22.27
|
3.52
|
15.01
|
十 字 石
|
-
|
1.03
|
2.30
|
0.46
|
1.57
|
藍 晶 石
|
-
|
0.03
|
0.35
|
-
|
-
|
角 閃 石
|
6.79
|
1.89
|
0.51
|
3.27
|
1.13
|
輝 石
|
34.89
|
2.83
|
0.40
|
4.63
|
1.38
|
鋯 石
|
0.96
|
13.79
|
17.04
|
32.66
|
21.42
|
金 紅 石
|
-
|
1.62
|
3.27
|
3.85
|
4.69
|
綠 簾 石
|
8.23
|
5.95
|
2.62
|
1.25
|
1.51
|
蝕 變 石
|
12.28
|
10.14
|
8.57
|
5.44
|
5.82
|
磷 灰 石
|
0.75
|
4.71
|
5.72
|
0.92
|
6.43
|
綠 泥 石
|
3.63
|
19.66
|
14.03
|
0.94
|
4.58
|
紫蘇輝石
|
12.49
|
2.22
|
0.05
|
2.61
|
1.62
|
黃 玉
|
-
|
0.43
|
1.02
|
0.46
|
0.96
|
獨 居 石
|
-
|
0.09
|
0.19
|
3.96
|
-
|
白 雲 石
|
0.96
|
4.87
|
1.57
|
2.35
|
1.72
|
其 他
|
0.96
|
2.27
|
1.49
|
1.69
|
0.45
|
A:石榴子石–電氣石–輝石–角閃石
B:石榴子石–電氣石–鋯石–綠泥石
C1:石榴子石–電氣石–鋯石
C2:石榴子石–鋯石
D:A + C1
|
圖6-21-1
圖6-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