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位置首頁 > 地質百科
  • 回上一頁

地質百科

推到:
  • Facebook
  • Twitter
  • Plurk

葉綠礬Copiapite



化學成分
  Fe2+Fe3+4(SO4)6OH2.20H2O
物理性質
  葉綠礬三斜晶系,單晶呈板狀、鱗片狀或粒狀,但通常晶體微小,聚集一起成硫黃黃色至檸檬黃色的粉末狀礦物,若以舌頭觸舐,有濃厚苦澀味。可溶於水,在滾水中分解。葉綠礬是上述各種硫鹽礦物中含有最多結晶水的一種。
產地與產狀
  葉綠礬是一種較常見但不易引人注意的次生粉末狀或皮殼狀的礦物。常附著含有微粒黃鐵礦白鐵礦或其他硫酸鹽礦物的岩石露頭表面,因為這些硫化物硫酸鹽在空氣中吸收濕氣之後,分解而產生硫酸:
  2FeS2 + 2H2O + 7O2 → 2FeSO4 + H2SO4
  其中硫酸亞鐵在不充分氧化情形下,產生部分三價鐵,吸收許多結晶水,則產生葉綠礬
  在金瓜石硫砷銅礦區,或陽明山區溫泉畔或含硫土石中,以及一些含黃鐵礦白砂岩風化面上,都常見其附著(圖5-37-1),因可溶於水,故在露天野外不易久留。
  陳培源收藏一塊碳質頁岩存置標本櫃中,卻不知何時已長出幾團黃色球塊,徑約1~0.5公分之葉綠礬團粒,因結晶體積膨脹,將頁岩順層理爆開(圖5-37-2)。經XRD分析證實為葉綠礬。此粉狀外形的團粒,在SEM(掃描電子顯微)相片顯示是菱面體或近長形的六邊形片狀小晶體集晶(圖5-37-3)。推測此種結晶是因黑色頁岩含有機硫或白鐵礦微粒,結合頁岩中之鐵和硫酸根產生此礦物(XRD圖譜見圖5-37-4)。

圖5-37-1

圖5-37-1

圖5-37-2

圖5-37-2

圖5-37-3

圖5-37-3

圖5-37-4

圖5-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