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位置首頁 > 地質百科
  • 回上一頁

地質百科

推到:
  • Facebook
  • Twitter
  • Plurk

磷灰石Apatite



化學成分
  Ca5(PO4)3F
物理性質
  磷灰石為一礦物群名,均屬六方晶系,通常以最常見之氟磷灰石為代表。化學構造式如上列。其他有氯磷灰石(Cl替代F)、氫氧磷灰石,以及碳磷灰石等。在臺灣多見於火成岩副成分,或沉積岩所含重礦物,晶粒細小,未見大型單晶。
  磷灰石之一般形態多呈六方柱單晶或厚板狀,後者以偉晶岩所產為常見。顏色多樣,硬度為標準摩氏表第五級,比重2.9~3.2。但呈塊狀者硬度較低(4.5左右)。半透明,顏色呈綠、藍、紫藍,以至白、灰、黃、紅等都有。折射率ω=1.63~1.65,ε=1.63~1.64。

產地與產狀
  在臺灣之玄武岩、安山岩、花岡片麻岩等多種岩石中,都多少含有此礦物。含量以鹼性玄武岩基隆火山群之安山岩較多。多呈長柱狀或針狀之微晶【陳正宏,1990】。在變質岩中【顏滄波,1959a】多見結晶片岩變質輝綠岩與片麻岩。在此等岩石中多屬古代原岩之殘留物,已經若干改變而呈圓形至半自形微粒,變質基性岩與岩漿來源之花岡類侵入岩或混成岩之中,偶見有自形者。
  此外,在蘇澳之板岩內有石英脈貫穿,其中含有磷灰石黃鐵礦黃銅礦、方鉛礦等礦物共生,此磷灰石無色透明,玻璃光澤,成扁平狀或短柱狀(圖5-16-1),最大晶體約一公釐【林朝棨和丁志興,1974】。
  在沉積岩之重砂與現代細砂質海灘沙層中都有少量,均為磨圓顆粒,徑約0.15公釐。在鏡下干涉色甚低(第一級光段),將顆粒置硫酸中數分鐘就可見到有溶蝕現象【陳培源,1953;呂學俊,1963、1967a】。
 

圖5-16-1

圖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