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位置首頁 > 地質百科
  • 回上一頁

地質百科

推到:
  • Facebook
  • Twitter
  • Plurk

石鹽Halite



化學成分
  NaCl
物理性質
  石鹽結晶等軸晶系六八面體晶族。常呈立方形晶體,亦偶有呈八面體者,或成塊狀或粒狀之集合體。硬度2,比重2.16,玻璃光澤,純鹽有無色透明或白色者,含雜質亦可出現紅、藍、黃等顏色,折射率1.54,在潮濕空氣中會潮解。
產地與產狀
  石鹽或稱岩鹽,也相同於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食鹽。岩鹽是產生在地下的岩層裡,是由古代(地質時代)的鹽湖潟湖,甚至內陸海中的滷水在蒸發之後,所沉澱的鹽分結晶而成,故是屬蒸發岩礦物之一種,常和石膏或鉀鹽共生。現今之內陸乾燥地區還有許多鹽湖。在乾旱時期會結成鹽層。有的石鹽是來自地下的鹽丘(salt dome),為探採石油的副產品。
  在臺灣無岩鹽,食鹽是自來於海邊的鹽田,鹽民導入海水晒乾成鹽(海水平均可含NaCl 3.5%)。臺灣西南部沿海由布袋至臺南縣安平一帶,曾建置鹽田多處,引海水入田區,藉陽光曝晒,分級濃縮,而得粗鹽(crude salt,含NaCl約90%),經精煉之後可達99% NaCl,以供民生之需和供工業原料,可製鹽酸、氯氣、肥料等類之工業產品。圖5-14-1是澎湖桶盤嶼海灘岩石表面的食鹽結晶
 

圖5-14-1

圖5-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