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位置首頁 > 地質百科
  • 回上一頁

地質百科

推到:
  • Facebook
  • Twitter
  • Plurk

硫砷銅礦Enargite




化學成分
  Cu3AsS4
物理性質
  斜方晶系,{110}解理完全,{100}和{010}明顯。硬度3,比重4.45。金屬光澤,顏色和條痕呈灰黑至鐵黑色,有些略帶紫色,不透明(圖3-26-1)。解理(001)完全,晶癖常呈柱狀,(110)柱面有平行條紋,金瓜石之硫砷銅礦以柱狀晶體為主,亦或呈底面之板狀。
產地與產狀
  A.臺灣北海岸金瓜石礦山為臺灣過去百年間(1905年發現)最重要的出產金和銅的礦山,其中最主要的含銅礦物就是硫砷銅礦。礦體類型以熱液充填脈為主,此外也有交代或浸染礦床。金銅礦礦床成圈帶狀分布,大體上金主要產於金瓜石礦體之上層與外圍,銅礦則往下部逐漸富集【黃春江(Huang, 1955)】。硫砷銅礦脈與黃鐵礦密切共生,相互交替、包被穿插。主要脈石有重晶石、明礬石與石英以及黏土礦物。在銅礦體中除硫砷銅礦之外,偶還見有硫黃填充在柱狀晶簇之間隙中(圖3-26-2),也還有和條帶狀之呂宋礦與脆硫銻銅礦法馬丁礦)共生,但甚少銅之次生礦物
  B.臺北縣萬里鄉位於臺灣最北部海岸,石洞山為中新世大寮層砂岩。在其地底下有含黑雲母安山岩岩體侵入,在其中有角礫狀小礦體存在(舊稱金包里礦山),礦物以硫砷銅礦和黃鐵礦為主,紅土脈中也含金,脈石有明礬石和重晶石【陳培源,1955】。
礦物資料
  金瓜石礦床硫砷銅礦有塊狀和長柱狀晶體,晶體多成晶簇,晶體長短不一,5~10毫米為常見,但往底部常有大晶體出現,例如本山七坑常有大晶體(長逾4公分),平行長軸方向常有條紋,柱狀晶體常為長軸面a(100),柱面m(110),短柱h(120)及底面c(001)所組成,柱體常顯扁平條狀,係由於二平行柱面過度生長所致,端面平坦者近于菱形,係受解理交截的結果。此外較複雜晶體還有其他晶面加入。金瓜石硫砷銅礦晶形曾經神津俶祐(Kozu, 1937)與渡邊萬次郎(1940)等人研究,晶體以(110)解理最明顯,此外也有(100)和(010)的解理;硬度3,比重4.45,有金屬光澤,但顯露空氣中久之則失光澤,條痕灰黑至黑色。在晶體表面常有八面體黃鐵礦或石英細晶附著,風化轉變曾見產生孔雀石與矽孔雀石以至藍銅礦皮殼【岡本要八郎,1916a】,緻密塊狀礦石暴露潮濕空氣中表面會生長次生水溶性硫酸鹽礦物。
過去日人分析金瓜石硫砷銅礦化學成份見下表:

                   表3-26-1 硫砷銅礦之成分
 

臺灣標本 理論組成
(Berry & Maron, 1959)
20~33% S 32.6
31~48% Cu 48.3
13~17% As 19.1
0~1.2% (Sb<6.0)  


  其後黃春江(Huang, 1974)分析硫砷銅礦和呂宋礦-法馬丁礦之含銻量,認為硫砷銅礦含0.7~4.1% Sb,後者含1.80~20% Sb。硫砷銅礦和呂宋礦-法馬丁礦之微探分析資料另見【Huang & Tsai,1984】

 

圖3-26-1

圖3-26-1

圖3-26-2

圖3-26-2